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甘肃“新政”助力民企人才发展

 2025/07/25/ 20:3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朱波

  □ 朱波

  近日,甘肃省出台支持民企人才发展的20条措施,其中“带编入企”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策,如深水投石,激起层层涟漪。表面看是人事安排,内里却掀动了横亘于人才流动之途的体制壁垒,让“编制”这一身份符号意外成为“产学联姻”的媒人。

  此政策之妙,在于它巧妙化解了创新人才的“身份焦虑”。编制向来是体制内外的楚河汉界,许多人面对诱人的企业机遇,却因畏惧身份转换风险而裹足不前。“带编入企”为人才穿上一件“制度救生衣”,使其可安心在民营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弄潮。

  甘肃“新政”的价值远不止于此。省级人才项目单列15%支持民企联合攻关,资金如活水注入,悄然冲垮了科研院所与市场应用间的高墙;科技成果“先用后转”的机制设计,更是将成果转化由“隔岸观火”变为“近水救火”,效率自然倍增。这些措施合力形成一股“破壁”之势,使创新要素在体制内外如血液般自由循环。

  甘肃以“带编入企”为起点,编织出从引才、育才到协同创新的完整链条,这不单是民企的福音,也是在中国改革深水区的一次意义深远的探索。当身份符号不再是人才流动的羁绊,当创新资源可自由流通于产学研之间,区域发展便拥有了比单纯资本投入更持久、更强劲的内生动力。

  昔日的河西走廊曾以驼铃沟通东西文明,今日的甘肃再以制度创新打通人才涌流之渠。当那些带着“编制”印记的英才终于能毫无顾虑地投入产业创新洪流时,人才自由奔涌之日,即是创新活力迸发之时,这岂不是比黄金更贵重的财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