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致敬“陇人骄子”,把平凡写成传奇

 2025/05/19/ 08:09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张忠德

  □ 张忠德

  总有一种力量温暖着我们的心田,总有一种精神激荡在陇原山川。16日晚,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2024年度“工行杯”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发布活动在兰州举行,1个集体和9名个人获评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称号。(5月17日《甘肃日报》)

  2024年度“感动甘肃·陇人骄子”名单揭晓,陇原大地再次被温暖与感动包围。这份名单中,1个科研集体与9名普通人,他们并非站在聚光灯下的传奇,而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关键时刻的抉择,在平凡中铸就非凡,成为陇原精神的鲜活注脚。

  甘肃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会川试验站的科研人员,是扎根土地的逐梦人。自1965年建站,六十载春秋,他们扎根渭源的黄土地,像马铃薯一样默默生长、无私奉献。50个陇薯系列品种的育成,超4000万亩的推广面积,120亿元的助农增收,让渭源县成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田间地头,他们晒黑的脸庞、沾满泥土的裤脚,是对“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朴实的践行。他们用科技的力量,让贫瘠的土地生长出富民的希望,更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理念,深深镌刻在陇原大地。

  在甘南州特殊教育学校,鲁毛才让校长用二十三年时光,为特殊孩子筑起温暖的港湾。23年前,她放下县城的优渥生活,毅然走进草原深处。在这里,她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老师,更是点亮希望的引路人。为了让特教学校孩子们学会表达,她无数次重复手语动作,她耐心陪伴,寻找打开孩子们心门的钥匙。当特殊学生用生疏却真诚的手语说出“谢谢”,孩子们捧着亲手烤制的面包露出笑容,她的白发见证了生命的奇迹。她打破人们对特殊教育的固有认知,让这些孩子从依赖他人的“被照顾者”,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的“生活强者”,在雪域高原上谱写着特殊的成长之歌。

  英雄,从不问出处,更不论年龄。临夏市14路公交车上,马斌、马文轩、王武斌、高一帆四名少年,在司机昏迷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16岁的马文轩果断刹车,13岁的马斌和高一帆帮忙控制方向盘,15岁的王武斌实施心肺复苏,4名学生齐心协力挽救了18条生命。教科书式的操作,挽救了18条生命。他们用勇气和智慧,诠释了“少年自有少年狂”的担当。

  还有长城脚下的张晓燕,23年如一日打磨讲解词,只为让更多人领略长城文化的魅力;建筑一线的高鹏,27年专注技术创新,用匠心攻克5项国家级专利;退伍军人张伟,守护199.33公里国道,以军人本色诠释公路人的坚守;返乡创业的左新郎,垫资建设美丽乡村,用行动践行基层党员的使命……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却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用热爱、善良与坚持,编织出新时代陇人的精神图谱。

  省委书记胡昌升说:“他们的精神,是新时代甘肃精神的具体体现。”这种精神,是祁连山的巍峨坚韧,是黄河水的奔腾不息,更是陇原儿女代代相传的奋斗基因。“陇人骄子”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征程中,每一个平凡的岗位都值得敬畏,每一份默默的付出都意义非凡。当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定能汇聚成推动时代前进的磅礴力量,让陇原大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续写更多平凡人的传奇故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