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你是活了一万多天,还是仅仅生活了一天,却重复了一万多次?”在短视频解构深度、社交媒体制造孤独的时代,佩索阿《惶然录》里对重复生活的诘问、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物的精神困境,正以惊人的穿透力叩击着当代人的心灵。这场“文学复古”浪潮的本质,是经典文本与现代精神困境的深刻共振——文学作品的恒久价值,恰在于其始终如镜,映照人类在不同时代共同面对的存在之问。(5月13日《扬子晚报》)
佩索阿从寂寂无闻的会计到“欧洲现代主义核心人物”的逆袭,揭示了经典文学穿越时空的生命力密码。《惶然录》中对职场异化、存在虚无的细腻书写,折射的不仅是职场压力,更是现代性对个体价值的消解。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印证了优秀文学作品对人类生存本质的永恒洞察——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类对自我价值的追寻、对存在意义的叩问从未改变。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再度走红,则展现了经典文学回应时代精神的卓越能力。在信息过载、价值观多元的当代,《地下室手记》中主人公的自我撕裂,恰似现代人在虚拟与现实间的身份困惑;《白夜》里纯粹的爱情叙事,成为对抗情感荒漠的精神绿洲。这些创作于19世纪的文字,之所以能成为“发疯文学”的代表,源于其对人性复杂性的超前揭示。当心理学尚未完全解构人类精神世界时,陀翁已通过文学抵达人性的幽微之处,这种超越时代的洞察力,使其作品成为永恒的精神指南。
这场文学热潮的背后,隐藏着当代社会深刻的文化心理变革。在碎片化阅读侵蚀深度思考的背景下,经典文学成为重建精神秩序的诺亚方舟。出版社的分级阅读榜单、创意文创产品,通过降低阅读门槛,将文学价值转化为日常生活的文化符号。但更深层的动因,是经典文本对存在主义、孤独感等永恒命题的哲学探讨。正如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文学经典给予当代人的不仅是情感共鸣,更是直面荒诞人生的勇气与智慧。
从文明演进的视角看,经典文学的复兴是人类精神自我疗愈的必然选择。在技术狂飙与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人们反而陷入前所未有的精神迷茫。而文学以其特有的审美力量,唤醒人类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托尔斯泰笔下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卡夫卡寓言式的异化困境,都在提醒我们:进步不应以精神世界的荒芜为代价。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让经典文学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明纽带,使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阅读中完成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文学作品的恒久价值,在于其始终聚焦人类共同的精神困境。这场“复古”浪潮不是怀旧的注脚,而是人类在精神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主动突围。当我们在经典中照见自己的影子,实则是在与人类文明中最珍贵的精神遗产对话。这种对话不仅照亮当下的困惑,更为未来的精神探索提供永恒的坐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5月14日【丝路话语】带着“金钥匙”,科技特派员扎根陇原乡村
- 2025年05月13日【丝路话语】救护车变“观光车”?特权滥用必须零容忍
- 2025年05月13日【丝路话语】全国通办+遏制彩礼,为爱减负的“双重革新”
- 2025年05月13日【丝路话语】别让儿童成为“流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