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 38031-2025)正式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从“逃生时间”到“绝对安全”,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列入强制性要求。标志着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标准迈入“零容忍”时代,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4月16日海报新闻)
电动汽车作为未来出行的重要趋势,其安全性一直是消费者和业界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多起电动汽车起火、爆炸等事故,均与电池安全问题有关。因此,全面实施“零容忍”的动力电池安全标准,将促进厂商进一步提高电池安全技术,不仅是对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也可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旧国家标准要求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新国标则将电池热失控后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从“逃生时间”提升至“绝对安全”等,彻底终结了行业对“热失控”风险的侥幸心理。同时,新规还新增了多项严苛的测试方法,如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以验证电池在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这些测试方法的完善,构建了更为全面、严格的电池安全测试体系,将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新国标的实施,对车企和电池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满足严格的测试要求,企业需投入更多资源用于技术创新与产品改进。短期来看,将增加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但新国标将促使整个行业进行技术升级,淘汰部分技术落后、安全不达标的企业,推动产业集中化与技术标准化。行业调研显示,截至2024年2月,已有78%的企业具备“不起火、不爆炸”技术储备,可见新国标的实施,将会加速电池安全技术的全面落地。
从长远来看,在安全性能提升后,消费者更放心,购买欲望亦会增强,有助于扩大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由此将相关费用摊薄,对厂商的利益更大些。而且,对于消费者而言,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始终是关注焦点,“起火焦虑”已成为阻碍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国标的实施,可以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彻底甩开“起火焦虑”,不用再为安全问题提心吊胆。
由此可见,当市场上的电动汽车都能满足“不起火、不爆炸”的安全标准时,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信任度将大幅提升,将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提高,其保险费用也有望降低,从而降低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显然,“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出台,是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以最严格的标准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7日【丝路话语】银发旅游“年龄门槛”是一道待解的文明考题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别让善良成为流量收割的“肥料”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三河“禁色令”再敲警钟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陇原“链动”招商潮 营商“磁场”聚万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