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忠德
在河西走廊的风电场上,巨型风机叶片旋转出新能源产业的壮阔图景;在陇东黄土高原的苹果园里,“甘味”品牌正搭乘中欧班列驶向全球市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征程中,甘肃凭借招商引资的强劲动力与精心优化的营商环境,一路奋进,成果瞩目。
招商引资是甘肃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全省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招商引资规模和质效实现新突破。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签约合同项目4440个,签约金额11508.97亿元、同比增长13.09%;全年实施新建、续建项目5431个,到位资金7969.9亿元,同比增长33.69%;招商引资项目完成投资占全省固投比重达36.9%,较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拉动全省投资增速7.5个百分点。这不仅刷新了历史纪录,更在产业链重构、要素配置优化、营商环境升级中,绘就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甘肃的招商智慧,在于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的精准谋略。省级层面绘制的资源招商、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三张图谱,犹如精准的“产业地图”,引导招商团队按图索骥。在现代农业领域,省农业农村厅构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产业链,编制涵盖2111家农业龙头企业的《目标库》,成功吸引圣农集团、海亮集团等头部企业落地。这种“链长制”招商,让甘肃从“卖资源”转向“造链条”,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900亿元。
甘肃的招商魄力,在于用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升级。张掖市创新“产业+基金”模式,设6.3亿元特色产业引导基金,借“母基金+子基金”架构吸引社会资本,让上海厚洋实业风机塔筒项目、上海电气风电项目快速落地。甘肃金控集团以967亿元投融资服务为企业“输血”,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向祁连牧歌等企业注资9000万元助力智慧牧场建设。“基金招商”不仅带来资金,还引入先进管理经验与技术,推动产业链迈向高端。在敦煌文博会、药博会等平台,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达41.5%,标志甘肃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甘肃的招商温度,体现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店小二”式服务重塑营商生态。全省成立超100个项目代办服务机构,甘南州推行“卓玛帮办”“扎西代办”,将房建市政审批时限缩至46个工作日。《甘肃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从法律层面保障企业权益,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服务意识转变赢得企业认可,2024年甘肃新增市场主体23万户,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大幅增长。“包抓联”机制让省级领导与企业“一对一”结对,“六必访”制度确保企业诉求有回应,甘肃正成为投资兴业的理想之地。
如今,甘肃招商引资已超越单纯项目引进,实现产业链系统重构、要素资源优化配置、营商环境全面升级。从祁连山麓到陇东粮仓,从河西走廊到黄河之滨,招商项目如璀璨明珠,串起高质量发展的“陇原项链”。在“三图三单”精准指引下,“基金活水”润泽产业,“店小二”服务温暖人心,甘肃正以开放包容之姿,在西部大开发中书写招商引资精彩篇章,为新时代西部省份转型发展提供“甘肃样本”。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体重管理须先挡住减肥“神招”歪风
- 2025年04月15日【丝路话语】让新能源车愿保尽保
- 2025年04月15日【丝路话语】扔馒头促销,已把老人尊严扔地上
- 2025年04月15日【丝路话语】破局酒店“照骗”需解“三重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