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纯银
“没有年轻人陪同,哪个同行敢接高龄游客?”日前,记者以游客身份联系多家旅行社,咨询为年龄70岁以上的老人报团时,得到的回复大多是无法接待。可以接待的部分旅行社则对老年游客提出额外要求,例如需签署免责协议和补充协议、有直系家属陪同、购买额外保险等。(4月16日《工人日报》)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老年群体出游的高峰期。然而,近期多家媒体都报道,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的银发旅游却遭遇年龄歧视。这不,南京78岁的王先生原计划和几位同龄好友一起去张家界游玩,一咨询却被扫了兴。原来,之前口头答应他们报团的旅行社又反悔了:“这次行程体力消耗较大,你们几位均已年过七旬,不太适宜参与本次行程。”王先生和好友不得不退了机票,每人损失了100多元的手续费。这一幕,成了中国3亿老年群体旅游困境的缩影。
“银发经济”不是生意,而是民生。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亿,老年旅游市场规模已达万亿级。但部分旅行社仍用“青年思维”做老年生意:赶景点、拼速度、省成本的标准化线路,与老年人慢节奏、重康养、求安全的需求格格不入。浙江某旅行社负责人坦言“服务费需增加30%”,恰恰暴露出行业创新能力的匮乏——若将成本增加转化为专属巴士、随队医生、适老化食宿等增值服务,何愁没有市场?把“银发族”简单归类为“高风险低消费群体”,本质是对民生需求的误判。
面对当下出现的旅行社将高龄老人视为“烫手山芋”,七旬老人报团需签免责协议、八旬老人被保险公司拒保、附加费用层层叠加等怪现象,不仅暴露旅行社等商业机构在风险与收益的面前,缺少社会担当,也照出制度短板和短视。所谓“行业惯例”,实则是责任转嫁的托词。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当企业将规避风险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市场便失去了应有的温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破解困局,不能止于谴责企业的“年龄歧视”。对此,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吴丽云提出的“风险共担机制”,指向了更深的制度建构:保险公司开发高龄专项险种,政府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旅行社创新“银发专线”,三方合力才能打破“谁接待谁吃亏”的恶性循环。在日本,银发旅游专列配备无障碍设施和急救团队;在德国,老年旅行社会购买覆盖慢性病的长期保险。这些经验也证明,当制度设计充满人文关怀,年龄就不再是出游的“拦路虎”。
夕阳未必逊晨曦。今年春节后,各地铁路部门相继推出银发旅游专列,笔者身边一位75岁的老人第一次在海南触摸到浪花。她说:“孩子们忙,但大海没给我们设门槛。”这让人想起作家刘亮程的话:“每个年龄都有权利走向自己的远方。”当社会愿意为白发脚步多铺一块砖,多架一座桥,银发旅游的困局终将化作文明进步的阶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别让善良成为流量收割的“肥料”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三河“禁色令”再敲警钟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陇原“链动”招商潮 营商“磁场”聚万企
- 2025年04月16日【丝路话语】体重管理须先挡住减肥“神招”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