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全林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一拨接一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向天水,让这座西北小城热气腾腾。靠着一把“蔬菜花束”,一勺红亮辣椒油,一碗“香晕了”的麻辣烫,引来了南来北往的游客。
据统计,3月1日至26日,天水市累计接待游客35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5亿元。26日,天水市2区5县接待游客16.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753.96万元。从全国各地赶来品尝麻辣烫的多得“煮不完根本煮不完”。
据说,“甘肃麻辣烫”话题在2月初开始受到关注,起初是一名大学生回天水过年,发布了“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视频,走红之后,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探店博主、直播达人前往打卡,让“天水麻辣烫”持续升温。
流量的汇聚,说来就来,但说走就会跑得无影无踪。如何接稳并添加发酵粉,才是最关键的。天水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会“学人家”,也会“做自己”。开设专线、民俗表演,给外地游客发放消费券及景区门票……“保姆式”的宠粉服务,为天水做足了表情包,赚足了人气。
在以往的印象中,西北地域,粗犷豪放,但天水却不乏细腻柔情。仅一个天水机场,就玩出了令人叹服的服务套餐,如联合文旅景点推出“乘飞机十元游伏羲庙”文旅产品;制作天水麻辣烫地图,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协调增设“麻辣烫”公交专线、出租专车;增设“麻辣烫调料”及时托运信息提示牌,专人现场提供打包服务,避免旅客二次安检等等。
网红城市都有共同的一面,就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这最抓游客心。真诚、善意和温暖,最能够感动游客。
除了真情服务暖心,还得有好品犒胃养眼。麻辣鲜香,辣椒香而不辣,麻味到位够劲,这是游客评价天水麻辣烫的关键词。天水麻辣烫的火爆,背后是甘肃优质特色农产品给力。天水甘谷辣椒、陇南花椒、定西洋芋、武山粉条……双椒是灵魂,菜是根本。一碗看似简单的麻辣烫,汇集了甘肃各地特色食材,承载了这片土地独有的风物,更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果。
截至2023年底,甘肃全省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290个。“定西马铃薯”“静宁苹果”等8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麻辣烫爆火后,给不少“土特产”传导热量。据不完全统计,农特产品快递量激增,寄递业务量整体涨幅在35%以上,仅半个月出口量达120万件,其中八成是辣椒和花椒。这给人们的启示是,把特色农产品继续做大做强、做精做细,拓展经济赛道,才是虑之长远之计。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应该作为未来的着力点。
一座城市突然火了,肯定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不少,但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才是最深厚的基础。8000年的文明史、3000年的文字记录史和2700多年的建城史,境内有以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为代表的“五大文化”。截至2024年3月,全市形成42处A级旅游景区。这座西北小城的文化特色,才是最大本钱。一旦被聚光灯照到,就会绽放光彩。
相较于大型城市哈尔滨和经济社会相对发达的淄博,天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来说都不具备明显优势。正因为如此,天水火爆出圈对欠发达地区更具有启示价值。凭借自己的物质“土特产”和文化特色,也是能够出圈的,也是能够把文旅产业做火的。
网红城市长红有公式吗?笔者在网上看到一句话,“始于美食,归于真心”。而美食的背后是物质“土特产”,旅游的背后是文化“土特产”,二者缺一不可。真诚和特色是永远的“杀手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3月25日【丝路话语】端稳这碗“麻辣烫”,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 2024年03月25日【丝路话语】仗着“制服”欺负人,是时候给他脱掉了!
- 2024年03月25日【丝路话语】电动自行车“排雷”,不能一“禁”了之
- 2024年03月19日【丝路话语】司法封堵“阴阳合同”,期望让纳税能成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