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职业伤害保障扩容,为更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撑起制度“保护伞”

 2025/07/10/ 11:31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徐刚

  □ 徐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8日发布消息,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自7月1日起,在原有试点的7个省份、7家平台企业基础上,新增10个省份和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满帮省省等平台企业。2026年,就业形新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并将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三个行业的平台企业总体纳入。(7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职业伤害保障,也被称作“新型工伤保险”,是专门为新就业形态群体量身打造的保险制度。自2022年7月试点启动以来,7个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达1234.57万人,成功填补了灵活就业者长期以来在职业伤害保障方面的空白,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样本。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人员达8400万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用汗水编织着现代生活的便利网络。然而,这一群体却长期面临权益保障的“真空地带”。传统工伤保险以劳动关系为前提,而平台用工的灵活性与复杂性,使得劳动关系认定陷入“模糊地带”,导致职业伤害发生后维权难、索赔难。在此背景下,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以“按单缴费、零门槛覆盖”的创新模式破局,打破劳动关系绑定,让每一单劳动都有保障,为劳动者构筑起“安全网”。

  此次扩容的深层逻辑,在于破解“保障不完全”的制度困局。当前试点仅覆盖7个省份四大行业七家平台企业,保障人数有限,覆盖区域有限。这种覆盖面的局限性导致未被纳入试点的新就业形态人群仍在风险中“裸奔”。新政策将出行、即时配送、同城货运三个行业全面纳入,并规划2027年扩展至其他行业,正是要填补传统工伤保险的覆盖盲区,构建全新的职业伤害保障体系。

  职业伤害保障的实质,是对平台与劳动者权责边界的一次重要厘清与重构。以往纠纷中,平台常以“合作关系”为由推诿责任。如今制度明确要求企业按单缴费,将劳动关系认定与基本权益保障脱钩,这不仅是经济规则的调整,更是以制度杠杆引导平台切实履行安全培训责任、优化算法机制的内在动力。平台掌握订单分配、路径规划的核心算法,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隐含着对劳动强度与安全风险的深刻影响。唯有在制度设计中刚性压实平台责任,促使其算法向安全与人性化倾斜,才能真正筑牢职业安全的根基。

  职业伤害保障的探索,其更深层意义在于为构建适配新就业形态的“中国式”劳动保障体系投石问路。灵活就业者流动性强、平台用工形式千差万别,制度需在统一框架下容纳必要弹性,建立高效、便捷的认定机制与赔付通道。实现“应保尽保”的承诺,考验着政策设计的智慧与执行落地的精度。

  灵活就业大潮奔涌向前,其权益保障绝不能仅依靠碎片化的临时修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扩容,是社会保障体系与时俱进的生动写照。从“局部试点”向“全国覆盖”的坚定迈进,这一进程不仅体现了制度创新的勇气,更彰显了国家对每一位普通劳动者生命健康权与职业尊严的坚定守护。我们期待以此次试点为基石,逐步探索出一套覆盖全面、权责清晰、适应数字时代特征的新型劳动保障制度框架,让各类新就业形态都能在安全与尊严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