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广阔
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考生和家长正紧锣密鼓地准备志愿填报。然而,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也伺机而动,利用信息差和焦虑心理,炮制“内部指标”“高价志愿规划”“保录取”等骗局,严重扰乱招生秩序,甚至让一些考生错失升学机会。面对复杂的招生环境,考生和家长必须提高警惕,认准官方渠道,同时相关部门也需加强信息透明度和监管力度,共同筑牢防骗屏障。
近年来,招生诈骗手段不断升级,有的假冒高校官网或仿造“阳光高考”等权威平台,以虚假信息诱导考生付费;有的打着“高考志愿规划师”的旗号,用“内部数据”忽悠家长购买高价服务;更有甚者,谎称能通过“特殊渠道”运作录取,骗取高额费用。2023年考生赵某因轻信他人“购买入学指标”的承诺,被骗4万余元,最终不仅未能入学,还蒙受经济损失。这些骗局之所以屡屡得逞,正是抓住了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信息不对称实施欺诈。
要遏制招生诈骗,首先需确保权威信息的畅通。教育部和各地招生考试机构已采取行动,如标识官方平台、开通免费咨询渠道、发布录取数据等,帮助考生辨别真伪。然而,面对海量信息,许多家长仍感到无所适从。因此,相关部门还需进一步优化服务,例如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更直观的方式解读政策,或联合媒体扩大权威信息覆盖面。高校也应主动公开招生章程、往年录取分数等关键信息,减少信息模糊地带,让骗局无处藏身。
除了考生和家长提高警惕外,打击招生诈骗还需多方协作。一方面,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审核,及时下架仿冒网站和虚假广告,并对“志愿规划师”等关键词进行风险提示;另一方面,公安、教育等部门需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严惩篡改志愿、伪造文件等违法行为。此外,中学也可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家长会、专题讲座等形式普及防骗知识,帮助家庭理性应对志愿填报。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关口,而志愿填报更是关键一步。越是此时,越需冷静清醒。考生和家长要牢记:所有正规录取信息均可通过官方渠道免费获取,凡是收费“保录取”“卖数据”的,均是骗局。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招生环境,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凭借实力和智慧走向理想的未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26日【丝路话语】健身房拒绝老年人,亟需系统“适老化”
- 2025年06月26日【丝路话语】“男扮女装替考”,荒唐闹剧再敲诚信警钟
- 2025年06月26日【丝路话语】无字碑“加盖”引争议,文物保护如何平衡专业与民意?
- 2025年06月26日【丝路话语】实践成果替代学位论文,适应发展的人才培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