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忠德
近日,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照骗”事件: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预订大床房,进门发现“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更离谱的是,有消费者要求退房竟被索要违约金,关于“酒店房型不符退房却被收取80%违约金”的新闻,还登上了热搜。(4月13日《法治日报》)
如今,线上预订酒店已成为出行标配,本应带来便捷,可多地频发的酒店“照骗”事件,却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消费者的热情。“海景房”变成“墙景房”,“大床房”窄如“单人床”,这些“货不对板”的遭遇,不仅破坏了消费者的出行体验,更冲击着文旅消费市场的信任根基。要破解这一困局,需精准解开虚假宣传、法律举证、责任界定这“三重结”,让维权之路从荆棘密布变为畅通无阻。
解开虚假宣传的“信息结”,还酒店宣传以真实。酒店“照骗”,就是利用线上交易消费者无法实地查看的漏洞,靠广角镜头、修图软件和含糊话术,勾勒出远超实际的“梦幻房间”。就像刘女士订的“干净整洁房”,实则脏乱差;时女士订的房间,内部图全是渲染的,现实与宣传天差地别。这些行为明显违反《广告法》,构成虚假宣传。解决这一问题,得建立“宣传真实性追溯机制”。酒店要在预订平台展示未经处理的实景照,标注设施准确参数及误差范围,对宣传内容负法律责任。如此,消费者才能透过“滤镜”,看清房间真貌,让虚假宣传无处藏身。
解开法律举证的“程序结”,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当前,消费者维权难,难在举证成本过高。按现行法律,消费者不仅要证明酒店宣传与实际差异巨大,还要证实这种差异误导了自己的消费决策,这往往需专业鉴定、公证等复杂又昂贵的程序。维权成本远超损失,导致很多消费者无奈放弃维权。改变这一状况,应构建“举证责任倒置”规则,酒店“照骗”纠纷中,默认酒店宣传即承诺,消费者质疑时,酒店需自证宣传属实,否则败诉。同时,设立小额速裁通道,简化诉讼流程、降低费用,让维权不再令人望而却步,成为便捷常规手段。
解开责任界定的“主体结”,压实平台与监管责任。酒店“照骗”屡禁不止,第三方平台审核不力、监管部门监管滞后难辞其咎。平台作为信息汇聚和交易场所,不能只盯着流量和收益,更要扛起信用保障责任。北京互联网法院相关案例明确,平台对因自身宣传标识不清致消费者误解的情况,需承担连带责任。这给平台敲响警钟,平台必须建立严格的商家资质审核、定期动态巡检和信用评级体系,发现商家虚假宣传,立即采取下架处理。监管部门也不能仅事后处罚,要建立“事前预警、事中监管、事后追溯”全流程监管机制。利用大数据监测异常宣传,定期曝光典型案例,加大违法成本,让商家不敢触碰法律红线。
酒店“照骗”治理,关乎消费者权益,更关乎文旅行业诚信体系重塑。只有让每一次“货不对板”都付出应有代价,每一次合理诉求都得到及时响应,线上预订才能回归服务初心,让旅途的每一站都成为“放心住”的温暖港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4月15日【丝路话语】工间操助力体重管理,“动”起来需要驱动
- 2025年04月13日【丝路话语】数字化浪潮下,别让老人“掉队”
- 2025年04月11日【丝路话语】摆拍搭讪同性视频,无底线博流量必自食苦果
- 2025年04月11日【丝路话语】“超龄打工人”权益不容“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