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破解“长者食堂”困局 要向复合型社区食堂转型

 2024/11/17/ 08:5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丁慎毅

  □ 丁慎毅

  “老人交一点、村(居)补一点、爱心企业人士帮一点、政府扶一点”……两年建成上千长者食堂,成为继“淄博烧烤”后淄博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然而,随着补贴政策调整,多个村镇接到通知,得知“长者食堂的补贴没有了”。2024年10月下旬,南方周末记者实地走访了淄博市经开区及张店区的16家长者食堂,其中7家已经关停。部分仍在运营的村居则表示,由于运营压力大,可能在几个月后关停食堂。(11月12日《南方周末》)

  从全国各地的经验来看,长者食堂基本上都是通过“老人交一点、村(居)补一点、爱心企业人士帮一点、政府扶一点”的方式来实现运转。这个过程中,存在政府补贴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以及老年人的数量、就餐需求和口味等是否能满足的问题。如何找到长者食堂的服务边界与服务范围,是经营者、居民和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回答的问题。

  长者食堂的边界是它的公共属性,服务范围是老年人。

  就公共属性而言,要形成一套议事协商、形成共识的机制。所有的合作方、利益方要围绕着长者食堂的评估机制、菜品调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服务质量、“负面清单”等形成共识,由此降低经营成本。比如,在财政补贴不足的情况下,长者食堂如何办下去。

  就服务范围而言,政府则要加强顶层设计,包括市、区(县)和街镇投入的强度和比例等。如果一刀切把补贴交由区县统筹。一些区县可能同样因为财政困难,而把补贴交由街道和村委统筹。如此一来,财政能力弱的街道和村委就难以维系长者食堂的发展。

  2023年9月5日《法治日报》发表的《社区老年食堂发展状况调查》中,记者发现关店的老年食堂也不在少数。今年1月2日,澎湃新闻刊登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生何盼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0%的城市社区老年食堂难以为继。据新华社报道,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曾对40家老年餐桌机构展开典型调研,55%的食堂经营机构表示,餐费价格很难与成本同步,亏损缺口有加大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方周末》记者的调查中,淄博市城南社区长者食堂已改为邻里食堂。同时,在一家依托快餐店运营的长者食堂,店员称该店本身对外开放,虽然尚未收到补贴,但对运营影响不大。

  潮新闻就曾做过街采,有近65%的老年受访者表示赞同把老年食堂开放给年轻人,认为此举会让老年食堂办得更好。比如,杭州推动老年食堂向社区食堂转型升级,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方面能获得相应的老年人助餐补贴,一方面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避免亏损。而在上海,则大力推进复合型社区食堂,除了零售+餐饮模式,还有餐饮+文娱一体化模式。

  2023年10月20日,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多部委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提到做好督促指导,力戒形式主义,避免资源浪费,防止“一哄而上”“一刀切”。发展长者食堂不能只依靠减免租金和政府补贴,而是要形成更为成熟的商业化发展,或者有更多资本参与进来,共同做强老人助餐产业。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