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纯银
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也是中国网络法治建设起步30周年。进入新时代,网络法治建设将充分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不断夯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基础。6月18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网络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6月19日《光明日报》)
5G网络畅通千家万户,数字经济规模稳居世界第二,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更加紧密……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第二生存”空间。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互联网行业自律不断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创新开展,网络生态持续向好,亿万网民的上网体验不断得到改善。
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互联网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目前网络上仍存在一些乱象,如网络暴力、网络诈骗、人肉搜索、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这些乱象严重影响正常网络秩序。俗话说,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维护网络安全,保障网络文明,必须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新时代的网络空间更加天朗气清。
依法治网,筑牢坚固网络屏障。近年来,我国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网络法律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制度规范,搭建起中国网络法治的“四梁八柱”,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中央网信办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每年围绕群众关注度非常高、反映非常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构筑起一道坚固的网络安全屏障。
依法办网,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的便捷和繁荣,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建构在“安全”基础上。网络媒体掌握着巨大的受众资源、传播资源,应从维护国家安全高度,坚决扛起依法办网主体责任。切实将法律法规落实到自身制度建设中,落实到日常管理中。为从源头治理诸如流量操控、网络暴力、有害信息、虚假新闻、侵犯个人信息安全等违法违规行为。近年来,网信部门、文化部门、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联合频频出手,加大处罚力度,持续净化网络生态。
依法上网,构建良好网络环境。“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面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的行为,广大网民应增强法治意识,除了不跟风、不炒作,不参与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等行为外,还要主动抵制和举报各种危害网络安全或有违网络文明的行为,推动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党和政府、社会、网民等各方形成合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方能让正能量成为网络文明健康成长的“营养剂”,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19日【丝路话语】“双千行动”点燃新引擎,人大力量护航新征程
- 2024年06月19日【丝路话语】为教育部上线高考志愿信息系统点赞
- 2024年06月19日【丝路话语】“城管职能下放城区”也是一种有益探索
- 2024年06月18日【丝路话语】实施“游客黑名单”应遵循法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