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公司“花式裁员”使出“调虎离山”计

 2024/01/02/ 21:40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 陈广江

  为了在不支付赔偿的情况下裁员,一些企业可谓处心积虑、煞费苦心。

  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西安某广告公司为裁员不给补偿,将公司搬迁至秦岭脚下,因通勤太长、生活不便,十多名员工主动离职,但几天后他们发现公司又搬回了市区。对此,该公司负责人回应称,公司经营困难,已告知员工搬到山里只是“暂时过渡”措施,没想到员工会离职。

  对于该公司的做法及解释,离职员工很气愤,很多网友也嗤之以鼻。该公司从繁华CBD搬进偏远山区一周时间,20多人的公司有14名员工主动离职,这样的“暂时过渡”措施,明显不正常,有违常识常情常理。

  视频发布者称,之前被告知公司进山办公“周期可能非常长”,没想到离职后仅几天公司就搬回了市区,“如果说只在山里待一周就回新办公室了,哪个人坚持不了”?的确,若在山里办公一周,虽然条件艰苦,但毕竟时间短,权当体验生活了,相信没有谁会因此而离职。

  此外,如果公司无意裁员,也完全可以避免十多名员工主动离职的现象发生。但恰恰相反,当员工因通勤、生活问题提出离职时,公司打着“好聚好散”的旗号很痛快地同意了,随后很快搬出山区,其意图几乎昭然若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因经营困难裁员与员工主动离职,公司所要承担的成本差异很大。若是前者,员工能拿到公司“N+1”的经济补偿;若是后者,公司无需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这家公司进山一周,其目的无非是逼迫员工主动辞职,以最小代价裁员。

  现实中,类似小把戏屡见不鲜,比较常见的有:随意扣罚、降低薪酬、调换岗位、下放基层、长期出差和放假等。2023年11月,深圳一家“给员工放假10个月”事件也很典型,该公司工作人员直言,公司养不了这么多员工,又没钱赔偿,就放了长假等员工主动离职,“放长假也是合规的”。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挤兑、逼迫离职的小把戏正被一些企业偷偷效仿,而合法权益被侵犯的员工想要维权又苦于缺乏证据。比如,本次事件中,涉事十多名员工签了自愿离职书,除非能证明其“自愿离职”实为被骗离职或被迫离职,否则维权将面临一定困难。

  但不得不说,钻法律漏洞是有风险的,耍小聪明、玩小把戏往往得不偿失。一方面,若劳动者提高法治意识,注意搜集、留存相关证据,完全可以依法维权,拿到属于自己的补偿;另一方面,企业使出这种不厚道、不体面的损招,会大大拉低自身形象和口碑,或对企业的无形资产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据报道,本次事件中的多名离职员工已就绩效、加班费和带薪年假等问题,向当地劳动仲裁部门提出了仲裁要求。同时,这家广告公司的做法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和吐槽,其形象和口碑已受到不利影响。

  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拿出诚意、善待员工,员工可以与企业齐心协力、共克时艰。但如果企业不择手段,花样百出地把员工当“包袱”往外甩,最终往往会搬石砸脚。类似现象也给相关部门提了个醒:对“花式裁员”说不,须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