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织密未成年人涉电诈犯罪的“防护网”

 2023/12/02/ 09:38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付彪

  □ 付彪

  11月30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工作情况(2023年)》,系统分析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主要态势,总结检察机关打击治理的举措与成效,提出下一步工作对策与展望,并就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峻形势进行风险提示及建议。(12月1日《北京青年报》)

  《工作情况》指出,随着打击治理特别是境外抓捕力度加大,2023年1月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3.4万余人,同比上升近52%;起诉帮信罪11.5万余人,同比上升近13%,涨幅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起诉掩隐罪10.4万余人,同比上升近80%。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的犯罪人员中,16岁至22岁人员占比20%左右,不乏在校及刚毕业学生。其中,未成年人占比1%,人数同比上升68%。

  通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涉电诈犯罪开始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在校及刚毕业学生逐渐成为犯罪分子拉拢吸收对象,沦为诈骗团伙的“工具人”。现实中,诈骗团伙多以未成年人沉溺网游、盲目追星等特点,以出售游戏点卡、皮肤、为明星打榜为名实施诈骗,以及针对未成年人涉世未深、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不强,尤其在遭遇贫困、暴力、厌学等各类问题时容易上当受骗,利诱未成年人参与或实施电诈犯罪。

  涉电诈犯罪向未成年人群体渗透,值得高度警惕。为此,应多方合力,共同织密未成年人“防护网”。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打击治理力度,倒逼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落实反电诈义务,完善技术反制、预警劝阻等措施,强力挤压未成年人涉电诈犯罪空间。司法机关要对未成年人涉电诈行为依法从严惩处,重点惩治胁迫、教唆、引诱、欺骗未成年人参与电诈犯罪组织、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违法犯罪行为。

  网络平台作为内容供给方,要严格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坚持依法合规经营,明细平台社区规则,完善账号实名登记、涉诈举报、安全评估等一系列机制,对可能涉及诈骗的内容传播尽早干预。特别是要增强对诈骗语言和套路的敏感性,强化对网络信息的防骗审核,提升对诈骗信息的甄别率、屏蔽率,发现相关内容及时删除,发现有向未成年人散发传授犯罪技能等不良信息内容时,坚决采取措施并报案。

  更为重要的是,家长和学校要加强相关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认识网络诈骗的严重危害,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不要沉迷网游和各种追星“饭圈”,不断提升防电诈意识和能力,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关方面要深入开展“反诈进校园”活动,通过法治宣传、典型案例、反诈短剧等方式,揭露电诈犯罪手段,加强以案释法,强化警示教育,会同学校共同筑牢反诈防线,让未成年人远离电诈侵害。

  只有多方携手,合力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电诈“黑手”,才能织密未成年人涉电诈犯罪的“防护网”,让他们享有更清朗、安全的网络世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