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硼砂泡出黄金鲍 如此“狠活”需狠罚

 2023/03/15/ 21:35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陈广江

  3月14日,新京报以《海产品加工厂的“狠活”:硼砂泡出黄金鲍,海参边煮边上色》为题,报道了大连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使用违禁添加剂硼砂,浸泡黄金鲍、鲍片等海产品一事。记者了解到,当日,涉事企业将加工区内的相关产品紧急转移到了一处废品收购站。目前,警方、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3月15日新京报网)

  记者卧底调查揭开的黑幕令人触目惊心!消费者无法想象,那些看起来个体饱满、鲜嫩肥美的高端海产品,竟是用有毒药剂炮制出来的,而且涉事商家并非“三无小作坊”,而是全年生产加工海产品1000余万斤、产值达10亿元的当地龙头企业。这样的黄金鲍,车间工人都不敢吃,却被源源不断地送上消费者的餐桌。

  企业追求利润本无可厚非,但不择手段、毫无底线,无异于“玩火”,“房塌”并不足惜。虽然黄金鲍并非鲍鱼,但作为一种主要产自北非的海产品,黄金鲍颇受消费者推崇。为了使黄金鲍卖相更好、重量更好,业内“数一数二”的企业竟然干起了非法添加违禁品的勾当,无疑是一个“恶劣示范”。

  硼砂是一种毒性较高的防腐剂,成人中毒剂量为1-3克,成人致死量为15克,婴儿致死量为2-3克。正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多国都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硼砂。但因硼砂具有显著的防腐、增重之效,一些黑心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屡屡在食品中非法使用。现实中,有商家因非法添加硼砂,被司法机关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追究刑事责任。

  黑幕被揭开后,涉事企业疯狂转移涉案海产品和添加物的做法可谓欲盖弥彰,进一步印证了媒体卧底调查的情况。在证据面前,涉事企业“不知情”“不了解”“从未使用过硼砂”等说辞,显得既苍白又可笑。“硼砂泡出黄金鲍”已涉嫌违法犯罪,相关部门应一查到底,依法依规严惩。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我国提出严格落实“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建立食品安全现代化治理体系,提高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能力,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应该说,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尤其是2014年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抽检制度以来,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吃得安全”正在向“吃得健康”转变。但毋庸讳言的是,在个别地方、行业、企业,食品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硼砂泡出黄金鲍”事件就是一记警钟。

  除了狠罚不法商家外,制度失灵更值得深思。头部企业都非法使用硼砂,当地其他中小企业会不会如法炮制?相关部门日常监管工作是否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制度再好,不落实等于零,抓落实不到位等于零。

  “硼砂泡出黄金鲍”是对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的双重挑战,当地应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以典型个案处理为契机,重塑海产品加工行业生态,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