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9月18日,山东省德州市作家协会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一份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在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名单中,有一篇散文引发关注,它的标题是《我的县长父亲》,作者于忠东。当晚,该协会删除了这条动态。9月19日,德州市作协相关负责人称,后续会有相关部门回应。(9月19日封面新闻)
光看标题,的确很容易让人想到那条网络梗: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年年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袁华同学,凭一篇《我的区长父亲》在全区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被班主任当众夸赞。袁华的“优秀”,被沈腾饰演的夏洛一语揭穿——“那是比学习吗?那是拼爹呢!”《我的县长父亲》获奖一事一出,不少网友以“艺术源于生活”对该文进行挖苦、讽刺,加之部分营销号为赚流量故意带节奏,该文很快登上热搜。
但是,只要读过文章,哪怕看了第一段,多数人的态度应该会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难发现,这篇文章和这次征文主题比较贴切。在作者笔下,作为老革命、老党员,父亲于志明一生起起伏伏,但始终矢志不渝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作者追忆父亲的内容,和当地的档案资料、公开报道能相互印证,没有浮夸的成分。可以说,文章获得一等奖,合情合理,实至名归。还有一些网友为之前的草率和莽撞,向作者真诚道歉,并谴责那些故意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键盘侠”。
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可能一时会被误导,但不可能永远被蒙蔽。换言之,《我的县长父亲》获奖引发热议,既凸显了网络时代注意力的稀缺,又彰显出互联网的自净功能。对此,只要德州市作家协会大大方方作出回应,第一时间澄清文章标题与讽刺电影“撞梗”的相关误会,质疑之声基本会烟消云散。令人遗憾的是,面对网络关注,德州市作协悄然删除了征文获奖信息,给网友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
“撞梗”并不可怕,一时的误会也不难解释清楚。不少网友直言,作者的父亲早在1988年就已去世,怎么可能还会出现作者“拿父亲头衔刷名次”的现象?《我的县长父亲》和电影中的《我的区长父亲》完全不同,无论是文章质量还是人物形象,都不该遭受嘲讽、也不该被删除。
总之,德州市作协应主动发声,及时回应舆论关切,而不是一删了之。9月19日下午,德州市文联工作人员对媒体称,德州市作协属于民间组织,是社会团体,其表示该征文活动评选本身“肯定合规”。但对于德州作协删除获奖名单一事,该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德州市作协的“慢三拍”,着实让读者不快。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9月20日【丝路话语】线上抽烟线下遭罚具有样本价值
- 2022年09月19日【丝路话语】“放火烧自己房子被判刑”是堂普法课
- 2022年09月19日【丝路话语】订“五星酒店”,频现“大一钻”
- 2022年09月19日【丝路话语】让网络谣言止于“知者”,更要止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