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让网络谣言止于“知者”,更要止于法律

 2022/09/19/ 20:22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潘铎印

  潘铎印

  为深入清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按照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总体安排,中央网信办决定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打击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项行动。针对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要持续用力、重拳出击、重点整治、追根溯源,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9月19日中国青年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分享生活点滴,成为与亲朋好友互动的一种社交方式。与此同时,网络造谣、传递虚假信息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人们以此形容“造谣容易但辟谣很难”的情况。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互联网在与民众生活深度融合的同时,如何打击网络谣言、虚假信息,也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网络谣言的危害性很大,必须依法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网络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对造谣者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重点整治,开展专项行动,持续保持高压严管态势,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及时收集和发现各种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线索,发现一起,整治一起,通报曝光处置处罚情况,公布违法违规典型案例,形成有力震慑。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法律,加大对造谣传谣行为惩治力度,祭出法律利剑,提高其违法成本,让其付出应有代价,坚决遏制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传播,挤压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生存空间。

  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总是与各种热点事件如影随形,各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小道消息与网络谣言,借着热点事件会迅速发酵,加之一些网民第一时间不了解事件真相,最容易被假消息误导。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无论是分享,还是吐槽,都要恪守最基本的法律“红线”。对通过网络发布、传播虚假信息,蓄意制造传播网络谣言,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必须用法律手段,依法追究发布者、转发者、管理者等人员的相关法律责任。发生重大网络谣言事件时,要及时将信息关键点向老百姓讲清楚、说明白,及时澄清事实,回应群众关切,并宣传到位,让谣言止于“知者”。互联网平台企业则要守好“责任田”,当好网络生态的安全员,网民要守住法律底线,约束个人行为,不信谣、不传谣,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治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必须抓实长效整治。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生态环境要常抓不懈,既要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也要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建立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等环节着手,形成一套规范工作流程,形成环环相扣的治理机制,从完善分类研判处置机制,到源头治理机制,从健全完善辟谣机制,到强化主体责任追究机制等,确保网络治理一以贯之,常态长效,助力正能量传播,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