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不能再让“扫码抽”频频“抽风”

 2022/01/23/ 10:47 来源:每日甘肃网

  丁慎毅

  春节临近,网购的年货纷至沓来,然而今年很多消费者在收取快递时发现,包裹上总是贴着印有“扫码领100元现金红包”“随机奖励2箱牛奶”“扫码抽1个保温杯”等内容的二维码,看上去颇为诱人,这究竟是春节福利还是营销噱头?(1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不少网友表示,快递单印有各种“扫码领红包”的字样,扫码后发现是广告,甚至包括贷款和理财业务,不仅没领到现金红包,还把自己的信息“送”了出去。事实上,这一现象至少在去年“双11”的时候就出现,然而没有受到处罚的商家因此尝到甜头,又抓住了春节这个机会。

  尽管有专家表示,对于快递公司等是否能够在包裹上贴广告,我国尚未出台具体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记者调查也显示抽奖页面角落处的“规则”上有中奖概率0.002%,但这都不能排除这种方式违规及带来的风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广告法》明确,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扫码抽”显然都违反了这些规定。而记者调查中,当提出是否能够以针对性投放广告为目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对方表示没有问题,并可以帮忙创建公众号以实现引流,以便日后逐一添加广告受众。这自然又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

  此次记者调查发现,此类广告投放一般由快递公司或菜鸟驿站和广告公司合作完成。显然,这些合作者都逃避不了责任。尽管一些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此类二维码广告的扫码率仅约0.3%,但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5亿件。在如此大的基数下,点击此类广告的总人数依然不可忽视。

  既然记者能查找出证据,商家以及相关平台、快递企业就应承担起严格的审查义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更应加强“二维码广告虚假抽奖”问题的监管。相关部门不妨根据快递单顺藤摸瓜,依法采取约谈、查处、责令整改等方式,抓出几个典型,解剖几只麻雀,莫让商家再打着“抽奖”名义在快递单上频频“抽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