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愈后的微笑”见证人文医学的魅力

 2021/07/08/ 06: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罗志华

  罗志华

  最近,朋友圈里一组用视频形式展示的照片“融化”了不少人。拍下这组照片的是浙江宁波第六医院的杨科跃医生,他平日里的主业是治疗受伤的“手”,曾因被一位患者久违的笑容打动,便决定用镜头记录下患者的康复和重生。此后,他陆续征得100多人的同意,拍下他们“愈后的微笑”。他说:“每个笑容都是对我的肯定和鼓励。”(7月7日央视新闻)

  这一张张微笑的照片不仅富有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们可让观者感觉心情愉悦,进而变得积极向上。诚如网友所言,医生用医术治愈患者,患者用笑容治愈医生。医患之间,需要类似的交流与互动。

  用相机记录“愈后的微笑”,杨科跃只是其中之一。2019年11月23日,央视《24小时》栏目报道了南通医生姚帅的故事,他把镜头对准患者或者家属,用心倾听他们的故事,三年拍下一万多张“人在医院”肖像。姚帅不仅从中感受到了巨大的快乐,而且经他诊疗的患者也因此变得更为乐观豁达,姚帅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关系也极为融洽。此外,通过手绘漫画等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的医务人员,更是不计其数,且每个相似的事迹,都极为感人,对于医患关系也有很强的正面引导作用。

  无论是拍照记录,还是手绘交流,都可归于人文医学范畴。近年来,注重发挥与拓展医学的人文性,医患之间用温情化解冷漠,用笑脸融洽气氛,已成为一种趋势,并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

  不仅如此,“ICU日记”、人文病历的兴起,更是将人文带进了具体的诊疗过程当中,并对医疗行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广义上理解病历,“愈后的微笑”可以作为不存档的病历来看待,因为病历的最大功能,是分析疾病并记录诊疗过程,医生用相机记录患者治愈后的表情,实际上也是在记录诊疗过程,这种既直观又接地气的记录方式,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又易于被患者接受。

  医学既具有严谨逻辑和高深理论,又具有极强的人文属性,这就要求医生要用更富有人情味的诊疗方式,来捂热医疗仪器与设备带给患者的冰冷,消除疾病和冷酷的数据所带来的心理冲击,挖掘出人文医学的更大魅力,用真诚的微笑来对待患者,用患者期待的眼神和愈后的微笑来激励自己,让每个诊疗细节,都兼备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的温暖。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