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做一本环评报告书一般需要数月,做一份报告表也得花7-10天。但据央广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唯一的一名叫靳海燕的环评工程师,却在四个月负责编制了63本环评报告书和1541本环评报告表。对此,生态环境日前回应,环境部已经按照报告书100%的比例纳入环评文件复核。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制度之一,目的是要对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和对策。作为约束项目和园区准入的法治保障,环评是守住第一道防线的“把关人”。令人惊讶的是,环评报告竟已“注水”到,一个环评师四个月能赶出1600余份的地步!这相当于一天不休息,每天也要赶出十几份报告来,质量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能做的大概只有复制粘贴,然后打印装订。
环评报告上一次引发广泛关注,是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公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公众参与公告》事件——明明是深圳湾新航道的环评报告,里边却出现了35次“湛江”字样。如今想来,相比四个月赶出1600余份环评报告的“速度”,环评报告连地名都不改,也就难怪了,实在是没时间啊,一天要出十几份呢!
数据显示,目前已有环评机构5700余家,环评师34000余名。相比越来越严格的环保监管带来的巨大环评市场需求,环评师无疑是稀缺的。于是,很多环评师出借自己的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给没有持证环评师的机构做项目,自己只负责在报告上签字,连内容都来不及审核。最省事的办法,则是通过复制粘贴其他项目的环评报告,批量生产、粗制滥造环评报告。
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首次纳入刑法定罪量刑。四个月赶出1600余份环评报告,不再只是有悖职业道德,而是已经涉嫌犯罪。事实上,这些年来,生态环境部一直在打击环评文件弄虚作假和粗制滥造行为,但从实际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期待环评弄虚作假入刑,能够起到更大的震慑作用,不让环评成为形式主义,不让环评师成为签字机器。
值得一说的是,发现此次事件的,并不是监管部门,而是一家环保组织。他们收集了公开过的环评报告书、报告表,做了自己的数据分析系统。事实上,这些报告书、报告表,公开的时间都很短,要收集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像深圳湾新航道项目那样,在公示期就被公众关注到的更少。无论怎么复制粘贴,被发现的风险并不高,恐怕是某些环评机构和环评师敢于搞“环评批发”的重要原因。
正如法院裁判要在裁判文书网上永久公布,全国所有环评信息也有必要在统一的网站上进行永久性公开。如果需要,所有人都能调取相关信息,查看每个环评师每年出了多少份报告,又有哪些过于“相似”。大数据时代,论文可以查重,环评报告过于“相似”,要发现并不难,关键是要真正将环评文件全部纳入大数据智能校核,同时加大环评文件复核力度,特别是对问题环评师的惩戒力度。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3月01日【丝路话语】遏制“替会”现象要挤掉“会议水分”
- 2021年02月26日【地评线】丝路话语:规范门诊跨省结算 让在外打拼更有“医靠”
- 2021年02月26日【地评线】丝路话语:在脱贫攻坚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 2021年02月25日【丝路话语】面对家暴 申请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不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