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育兵
中秋将至,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九门回族乡黄庄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现代化的月饼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备料、揉面、开酥、包馅的工序,而各个月饼店铺中,随处可见拿着手机直播的工作人员。这块因酥香口感与质朴油纸包装走红网络的黄庄月饼,与近期引发热议的“医院月饼”共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其背后折射出的消费心理与社会变迁值得深思。(9月25日中新网)
黄庄月饼的走红并非偶然。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村民自制手工月饼的传统便代代相传,凭借用料实在、性价比高逐渐积累口碑。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这种带有乡土印记的传统美食恰如其分地满足了现代人对真实性的渴望。质朴的油纸包装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温情回溯,更成为品质保证的视觉符号——它暗示着产品未被过度商业化侵蚀,仍保留着食物最本真的状态。
与黄庄月饼异曲同工的是,“医院月饼”的意外走红同样耐人寻味。这些由医院食堂生产的月饼,因其“出身”特殊而被赋予了“健康”“安全”的隐形标签。在食品安全问题屡被提及的背景下,公众对医疗机构出品的天然信任感,使这些月饼承载了超越食物本身的意义——它们成为安全与健康的象征,满足了消费者对“零添加”“纯天然”的深切期待。
二者走红的共同内核,在于当代社会对“信任稀缺品”的集体渴求。在商业化浪潮中,消费者日益警惕过度包装与营销噱头,转而去寻找那些具有“信任背书”的产品。黄庄月饼的口碑传承与“医院月饼”的机构信用,恰好提供了这种稀缺的信任保障。人们购买的不仅是月饼,更是一份对品质的放心、对传统的眷恋、对健康的追求。
网络传播则成为放大这一现象的关键变量。黄庄村随处可见的直播场景,生动展现了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完美融合。网络平台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地方特色产品得以直面全国市场,口碑效应呈几何级数扩散。无论是网友自发分享的黄庄月饼开箱视频,还是“医院月饼”引发的趣味讨论,都在虚拟空间中构建了一种参与式文化,消费者通过分享行为不仅获得情感共鸣,更确证了自己的审美判断与生活智慧。
从黄庄月饼到“医院月饼”的走红,展示了消费升级的深层逻辑——当代消费者正在从追求符号价值转向探寻物品的内在价值与情感连接。人们愈发青睐那些具有真实故事、透明生产过程、能够引发共鸣的产品。这种转变向市场释放出明确信号:在喧嚣的营销大战中,真正的竞争力或许恰恰在于回归本源——守住匠心、保障品质、传递温度。
当月饼包裹的不仅是馅料,更是一个时代的集体情感与价值选择,其走红便成为观察社会变迁的棱镜。黄庄月饼与“医院月饼”的成功启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幻,人们对真诚、品质与健康的追求永不褪色。这或许正是浮躁时代里,最值得守护的商业本质与人文精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9月25日【丝路话语】电动隐藏式汽车门把手或将退场,技术创新不应突破安全底线
- 2025年09月24日【丝路话语】变味的网络投票该刹刹了
- 2025年09月24日【丝路话语】“敦煌文博会”让千年故事“活”起来“潮”出去
- 2025年09月24日【丝路话语·中国农民丰收节】丰收的田野是最美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