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莫做“娶洋媳妇”的“春秋大梦”

 2025/09/24/ 17:27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朱波

  □ 朱波

  “越南姑娘”娶进门,相处十来天跑路了;“缅甸女孩”火一般热情,风一般飘忽;“老挝媳妇”婚后两年,不辞而别……偏远农村家庭花高额彩礼迎娶洋媳妇,不料竟是人财两空,落入了婚介市场新陷阱。即便上当受骗者众多,仍有非法中介以“保一年不跑”为噱头,在网络上公开招揽生意。记者近期调查发现,涉外婚姻背后隐藏着一条黑色产业链,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婚恋困境,竟成为骗子可乘之机。(9月23日华声在线)

  “越南姑娘”如露水般蒸发,“缅甸女孩”似风般飘忽,“老挝媳妇”不辞而别……这些充满异域色彩的词汇背后,是无数农村家庭人财两空的叹息。当婚姻被简化为“保一年不跑”的冰冷合同,当情感被异化为可计算的“中介费”,令人看到的不仅是一条黑色产业链的猖獗,也是乡土中国在时代变迁中的深层阵痛。

  偏僻农村的“光棍汉”为何铤而走险?表面看是性别比例失衡与高额彩礼下的无奈选择,实则是乡土社会传统婚恋秩序崩塌后的绝望挣扎。在城市化浪潮中,许多农村女性通过教育、务工等渠道向外流动,而部分留守男性却在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双重弱势中逐渐边缘化。他们如同被困在时间夹缝中的孤岛,传统“媒妁之言”失效,现代自由恋爱又遥不可及,于是,便将目光投向更弱势的跨国女性群体,这看似是“降维打击”的理性选择,实则是结构性困境下的饮鸩止渴。

  非法中介的“生意经”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恰恰击中了这种焦虑心理。他们精心编织的“异国佳偶”童话,本质是对婚姻商品化的极致演绎。女性被物化为可交易的“新娘”,情感被压缩为“保一年”的售后服务。更讽刺的是,当中介教唆“藏起护照”时,婚姻最后的温情面纱已被彻底撕碎,沦为赤裸裸的人口控制。这种扭曲的“解决方案”,不但不能治愈光棍困境,反而加剧了性别关系的异化,使婚姻从共同体的联结堕落为风险投资。

  破解之道,远远不是“加强打击”那么简单。若只铲除非法中介而不填补情感真空,这只不过是“割韭菜”式的治标不治本。真正的解药还在于重建农村的社会毛细血管。既要通过产业振兴让乡村青年在家门口看见未来,又要通过文化重建让婚姻回归情感本质,更要通过公共服务升级消解城乡二元割裂。只有让农村男性不再是被现代化列车抛下的乘客,让乡村生活能承载起真实的幸福感,“娶洋媳妇”的饥渴,才能消散于无形。

  不可讳言,婚姻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而是两个生命基于相互认同的深度联结。当我们谈论那些被骗的“光棍汉”时,不应止于嘲讽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荒唐,更要看到背后整个乡土社会的呼吸艰难。唯有让每一片土地都生长出希望,让每一个灵魂都获得尊严,才能从根本上治愈这场跨国婚骗映照出的时代病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