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警惕“招转培”收割“智商税”

 2025/07/24/ 15:40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贺成

  □ 贺成

  “真没想到被骗的钱还能退回来”,不久前,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民警接到一通电话,来电的是此前该局在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导下办理的一起“招转培”案件中的受害人,因收到了法院退回的被骗款项,十分高兴。在求职市场上,以“高薪招聘”“保证工作”为诱饵,实际骗取受害人培训费的“招转培”诈骗犯罪活动不时发生。(7月23日《人民日报》)

  “招转培”骗局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却需要格外警惕。之前,主要是在发布工作信息后,以线下培训为名收取培训费。如今,居然发生在线上,主要借助短视频和社交媒体平台大量发布兼职接单广告,以零基础学习、稳定收入为诱饵,虚构公司能提供长期稳定的平面设计、视频剪辑等兼职工作,吸引大学生等群体关注。

  在警方截获的“话术本”上,犯罪团伙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内容,通过伪造的聊天记录、成功案例等信息,什么“资源都是咱们提供的,不需要你自己出去找,很方便”,什么“年底忙,商家需要设计综合能力强,包月在家办公人员,薪资一万五”,什么“哈喽同学,还打算做兼职接单吗?我亲自带的双十二兼职副业班,多劳多得,一个月保底收入3000+”等等,如此营造“找不到兼职是受害人个人原因,并不是诈骗”的假象,逐步让求职者错误地认为就职“包高薪”、兼职“包接单”,无疑更具有诱惑力,更容易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上当。

  面对疯狂的“招转培”诈骗,求职者要保持十足的清醒,一般的正规工作都不会“先付费,再上班”,不论线上线下,要求先付费培训再工作回本的模式,以及“零门槛”就能直接面试且薪资待遇异常高的招聘信息极有可能涉及虚假招工等欺诈陷阱,通过用人单位官方途径对外公布的联系方式,咨询核实用人单位、招聘职位和薪资待遇情况,保持与学校、亲友的沟通,理性判断、谨慎选择,一旦发现遭遇诈骗及时报警。

  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出击。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对“招转培”类诈骗犯罪保持“零容忍”态度,深挖溯源犯罪背后的黑灰产业,全链条打击“招转培”诈骗犯罪活动,不断挤压此类犯罪生存空间。同时加强与市场监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作配合,通过定时巡查、集中整治等方式,重点打击招聘市场的虚假广告、虚假宣传等突出问题,打掉40余个犯罪团伙。此举为各地提供了积极的样本,只要各地动真碰硬,形成治理合力,就能为大学生求职兼职营造良好的环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