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录取通知书追求“网红”设计时,更应坚守创新底线

 2025/07/23/ 10:27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苑广阔

  苑广阔

  7月21日,设计师光亚平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涉嫌抄袭了自己多年前为南昌大学设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引发讨论。(7月22日澎湃网)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本科录取通知书被设计师光亚平指控涉嫌抄袭其此前为南昌大学设计的作品,引发舆论关注。据光亚平所述,华东理工的通知书在“树叶”栅格动态效果、校史年份排版等多个设计元素上与其作品高度相似。尽管校方回应称“正在了解情况”,但这一事件已对高校形象造成一定冲击。当前正值全国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的高峰期,此事无疑给各大高校敲响警钟:录取通知书可以充满创意,也可以简洁朴素,但无论如何,原创精神不应缺席。

  录取通知书作为高校给予新生的“第一份礼物”,承载着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通知书设计上投入更多心思,如清华大学的立体校门、浙江大学的“金榜题名”卷轴等,均因其独特创意而广受赞誉。然而,此次争议的核心在于,华东理工的通知书设计被指与南昌大学早前的作品在核心创意上高度雷同——同样是抽动格栅、动态树叶效果,甚至校史年份的排版方式也如出一辙。尽管栅格动态设计本身属于常见技术,但正如光亚平所言,“让什么东西动起来,才是设计的核心”。如果两校的通知书在视觉呈现、交互逻辑上过于相似,难免让人质疑其原创性。

  从法律角度看,仅凭现有对比尚不能直接认定著作权侵权,因为“标题排版、年份排列等属于常见表达,较难主张独创性”。然而,若设计被认定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商品服务,则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更重要的是,即便最终法律层面未认定侵权,舆论场的负面影响已然形成。高校作为学术与创新的高地,若因通知书设计陷入抄袭争议,难免会让公众对其治学严谨性产生质疑。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部分高校在设计管理上的疏漏。无论是自主设计还是外包合作,高校都应建立严格的审核机制,确保作品的原创性。大学录取通知书如请设计师做设计,需注意培训审核,避免抄袭侵权的舆情甚至诉讼。高校的声誉不仅体现在学术成就上,也体现在细节之中。一张录取通知书,虽小,却代表着学校的价值观——是鼓励创新,还是纵容模仿?

  录取通知书的核心价值在于传递学校的文化与温度,而非单纯追求视觉冲击。它可以是精致的艺术品,也可以是朴素的信函,但无论如何,原创精神不可或缺。此次争议提醒我们,高校在追求“网红”设计的同时,更应坚守创新底线,避免因抄袭争议损害自身公信力。毕竟,大学的真正魅力,不在于通知书的形式,而在于其内在的学术品格与创新精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