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高
近日,郑州一五星级酒店摆地摊一天收入3万元的消息引发热议。据报道,该五星级酒店厨师穿戴整齐,下午5点在酒店门口出摊,小龙虾卖38元一斤,6点基本售空。酒店负责人表示,一天收入3万元左右,不在乎别人说摆地摊掉价。
这事儿看着新鲜,细想却藏着当下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五星级酒店咋混到摆地摊了?”可再仔细看,人家卖的可不是“降格”——38元一斤的小龙虾,用的是酒店后厨现杀的活虾;48元的卤猪蹄,熬了八小时的酱汤是厨师长亲自调的方子。说白了,是把“五星级手艺”从包厢里端到了马路上,用“大排档的价格”卖“星级品质”。
这招为啥灵?往深里说,是戳中了当下消费者的“双重需求”。现在的年轻人,既想过“有仪式感”的日子,又不愿为“品牌溢价”多掏腰包。就像市民张女士说的:“以前请客户去酒店,总觉得得点鲍参翅肚才体面;现在带孩子吃夜宵,能坐在路边摊吃着酒店水准的小龙虾,图的就是‘好吃不贵’。”换句话说,大家要的不是“面子上的高端”,是“里子上的实在”——花得值,比装得阔重要多了。
有人说,这是酒店“消费降级”了。可稍微想想就知道,这哪是“降级”?分明是“升级”。过去高端酒店总端着“高冷范儿”,包厢最低消费2000元,外卖只送套餐,把普通消费者挡在门外。现在人家主动拆了“围墙”:下午五点出摊,消化的是后厨闲置的人力;明码标价卖小吃,吸引的是逛夜市的散客;用“接地气”的方式,把“五星级”的招牌从“少数人专属”变成“多数人可及”。这种“向下扎根”的姿态,反而让品牌形象更鲜活了——原来星级酒店不是“高高在上”,是“实实在在有好东西”。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种“地摊哲学”正在改写行业的游戏规则。以前酒店比的是“装修多豪华”“包厢多大”,现在比的是“谁能把服务延伸到离消费者最近的地方”。杭州有酒店推“早餐盲盒”,上海有五星酒店做“社区食堂”,成都的星级餐厅在菜市场摆“半成品摊”……这些花样百出的“接地气”操作,本质都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当消费者不再为“面子”买单,当“性价比”成了新刚需,高端服务该怎么“活”?
答案藏在烟火气里。郑州这家酒店的摊位前,有接孩子放学的妈妈,有下班路过的白领,有遛弯的大爷大妈——这些“以前不会进五星级酒店”的人,现在成了新的顾客。他们用钱包投票:我们不排斥高端,但高端得“看得见、摸得着、买得起”。所谓“高端”,从来不是用价格筑起的高墙,而是用品质赢得的信任;所谓“财富密码”,从来不在报表上的数字,而在消费者嘴角的笑意里。
夜色渐浓,摊位上的卤味快卖完了,厨师擦了擦汗说:“明天得多备点虾!”这场景比任何数据都生动——当五星级酒店放下“身段”,当烟火气遇见高品质,所谓的“消费鸿沟”就成了“双向奔赴”的桥梁。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启示:真正的商业智慧,从来不是“端着”,而是“蹲下来”,看看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人间最浓的烟火,从来都在普通人的生活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09日【丝路话语】给政务App“瘦身”:减的是负担,增的是民心
- 2025年07月09日【丝路话语】学生不报清北,老师该为这份清醒喝彩
- 2025年07月09日【丝路话语】举报材料落到被举报人手上以后谁还敢举报
- 2025年07月09日【丝路话语】追寻革命先烈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