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电动自行车搭人在十字路口闯红灯,与正常行驶的小车发生碰撞,电动车上两人瞬间被撞飞……这是6月5日凌晨发生在桂林市十字街路口的惊险一幕。交警取证判定,电动车驾驶员闯红灯负全责,赔偿小车的维修费用。(6月11日《南国早报》)
该交通事故最终以电动车驾驶员负全责、赔偿小车损失并接受罚款收场。桂林交警的这一责任认定,彻底打破了交通事故中根深蒂固的“谁弱谁有理”的思维定式,在红绿灯前重新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准则。这种基于事实与法律的公正裁决,不仅是对交通文明的捍卫,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次生动诠释。
长期以来,“谁弱谁有理”的潜规则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大行其道。只要是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事故,不论具体情形如何,机动车往往被认定承担一定责任。这种处理方式源于对交通弱势一方的人道主义关怀,却在实践中异化为对违法行为的变相纵容。许多非机动车驾驶员因此产生了“法不责弱”的侥幸心理,将交通规则视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桂林这起案例中,电动车驾驶员敢于在红灯亮起时从车流间隙穿行,正是这种错误认知的典型表现。当“弱”成为逃避责任的护身符,不仅扭曲了法律的公正性,更助长了交通参与者的冒险心理,最终危及所有人的安全。
桂林交警的判罚体现了责任认定的“对等原则”。在这一原则下,责任的划分不再取决于交通工具的类型,而是取决于行为的合法性。电动车驾驶员刘某因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后果——既要医治自己的伤痛,又要赔偿对方车辆的损失,还要接受行政处罚。这种全方位的责任追究传递出明确信号:交通法规面前,没有强者与弱者之分,只有守法者与违法者之别。
这起案例的警示价值远超个案本身。在社交媒体时代,行车记录仪拍摄的“鬼探头”式闯红灯画面,配合交警明确的责任认定,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交通安全教育素材。它直观地告诉公众:闯红灯者不仅要承受身体伤害的风险,还可能在法律上付出沉重代价。当类似判例形成规模效应,必将重塑社会对交通责任的认知框架。从“我弱我有理”到“谁错谁担责”,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建设有序交通环境至关重要。
红绿灯是城市文明的刻度尺,衡量着一个社会的法治水平与公民素质。桂林交警的这次判罚,在十字路口划出了一条清晰的责任边界,让每个人明白:保护弱者是社会的温度,但追究违法是法律的硬度。唯有温度与硬度并存,才能构建既有人文关怀又有秩序保障的交通环境。这或许就是这起普通事故留给我们的最宝贵启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6月12日【丝路话语】网聚陇原“家力量”,让更多文明之光被点亮
- 2025年06月12日【丝路话语】让“宠物保险”靠谱方可多方共赢
- 2025年06月12日【丝路话语】售价99元的未名湖水,映照着收割和盲从
- 2025年06月10日【丝路话语】景区向考生送“减压福利”可实现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