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
日前,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公开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原则上,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按要求扫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此前已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列入“无码库”管理,暂可进行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3月20日光明网)
药品追溯码相当于药品的电子身份证,每一盒药品从生产出厂就被贴上了唯一的身份标签,即使相同的药品每一盒的编码也是不同的。药品追溯码是国家为实现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有效防范非法药品进入合法渠道,确保药品质量安全而制定的。
鉴于一盒药品从生产线到患者手中,要经历多道程序。为让群众安全用药有坚实的“医”靠,此次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给这道关乎生命的“传送带”装上了监控器。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设药品追溯信息采集和查询功能,让这场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的数字化革命,共同守护群众用药安全和医保基金安全,让串换药品、倒卖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无机可乘。
据了解,自2024年4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全力开展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截至今年2月22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累计归集追溯码219.36亿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据悉,药品追溯码已接入88.9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占定点医药机构总数的95.6%。这些看似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每位患者触手可及的安全屏障。
追溯码更深层的意义,还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陕西榆林医保局韩海军提出的“扫码维权指南”,将专业监管转化为大众可操作的安全守则。患者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验药品流向,便能让假药劣药现出原形。这种“全民质检员”模式,不仅降低了维权成本,更倒逼产业链自我净化。近期相关部门抽查显示,在推行追溯码的地区,药品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群众用药安全感显著提升。
药品安全无小事,追溯码虽小,却是撬动医药安全治理的支点。当超200亿条数据在云端织就防护网,当每盒药都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群众收获的不仅是安全用药的保障,更是对医疗体系的全新信任。这种信任,终将转化为守护健康中国的磅礴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3月24日【丝路话语】“千禾0”中的“0”意味着什么,别再揣着明白装糊涂
- 2025年03月24日【丝路话语】韵达被立案调查,敲响快递行业警钟
- 2025年03月24日【丝路话语】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重在消除“死角”
- 2025年03月19日【丝路话语】青年需求作东风,助实体店“破茧”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