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彪
近日,四川泸州发布消息,新的《泸州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将于2月23日起施行,其中,“不得使用野生菌、发青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这一新规定引发热议。有网友反对,认为此举“管得宽”,也有网友支持,表示可以“规避风险”。(2月20日中国新闻网)
四季豆作为一种常见菜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其不能得到妥善加工处理,人们食用未炒熟炒透的四季豆,轻则会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可能导致脏器功能障碍。这是因为,“生四季豆或未完全熟透的四季豆含皂苷毒素,进食后可致中毒。”家庭烹饪四季豆,都会对其严格处理。农村集体聚餐常用大锅翻炒,有可能在烹饪过程中时间短没熟透,这便容易导致四季豆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据报道,2022年9月,四川疾控中心曾发布近年来四川省食物中毒排名前三的植物,其排名第一的植物正是豆类。事实上,早在2020年8月,《四川省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就提到,举办或承办每餐次聚餐人数100人以上(含100人)的农村集体聚餐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应该说,此番泸州出台《管理规范》,再次明确农村聚餐不得用四季豆,初衷是好的,也体现了当地政府维护食品安全的决心。
不过,地方政府直接或简单禁止某类食材上餐桌,多少有违“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原则。诚然,禁止使用高风险食材,确实能减少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隐患,根源在于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和加工条件不足。有一评论颇有见地:食品安全管理不能只靠“堵”,更要靠“疏”。与其简单禁止使用某些食材,不如加强对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教育,普及正确的食材处理和烹饪方法。
而且,如此“一刀切”的禁令能否执行到位,恐怕也需打个问号。针对“聚餐不得用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社交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有不少网友其实并非完全反对,而是觉得直接或简单禁止太苛刻、太生硬。诚然,食品安全问题容不得含糊,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是应该既保障聚餐食品安全,又兼顾地方饮食传统。就像探索移风易俗,政府是简单禁止还是有序引导、是强力推行还是实事求是,效果肯定也会大不一样。
针对涉及人数众多的聚餐活动,包括农村集体聚餐、学校食堂等食品安全管理,需要政府“出手”,但更需抓到关键处的“妙手”。特别是需要“下绣花针”功夫,契合社会价值共识,提升基层治理精度,避免用力过猛,逾越权力边界。同时,在公共利益与民众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求得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样,才能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聚餐“使用四季豆等高风险食品原材料”的危害,进而将“不得”转化为自觉行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21日【丝路话语】企业通报表扬加班员工,缘何“翻车”了?
- 2025年02月19日【丝路话语】家电零售额破万亿,政策“撑腰”市场“给力”
- 2025年02月19日【丝路话语】完善母婴室建设规范,实现从“有”到“优”
- 2025年02月19日【丝路话语】莫让“隐性考核”给教师添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