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广江
近日,深圳福田区政务大厅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新同事”——70名基于DeepSeek开发的AI数智员工。这些“AI公务员”不领工资、不交社保、不会摸鱼,却以其高效、精准的工作能力,迅速在公务员圈和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
不得不说,“AI公务员”展现的“超能力”确实亮眼: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安全生产演练脚本生成效率提升百倍、民情周报日报实现初稿一键生成、跨部门任务分派耗时缩短80%……种种迹象显示,政务服务工作要迎来颠覆性变革。在这场效率狂欢中,一些人对职业安全的担忧情绪再也绷不住了。有网友调侃,这帮AI打工人正把福田区的“铁饭碗”敲得叮当响。
产生职业危机感并不是坏事,但过于担忧则大可不必。一方面,AI技术的应用确实会对某些传统岗位产生影响,但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业和就业机会。例如,AI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维护等都需要专业的人才来支持。另一方面,AI的应用也会促使人类转向更高价值的工作岗位,如政策制定、决策支持等。
换言之,“AI公务员”的超高效率背后,是数字技术将基层公务员从重复性劳动的泥沼中托举而出,让“人”的价值回归到更具创造性的公共决策、社会协调等核心领域。问题的关键不在于“AI抢饭碗”,而在于人类如何重新定义自身价值。正如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女工转型为机械操作员,当代公务员的核心能力正从事务性操作转向数字素养与人文智慧的结合。这种转变不是岗位的消亡,而是职业价值的转型。
这也意味着,未来政务工作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在传统工作模式中,人类员工是主体,AI技术只是辅助工具。但在新型政务工作模式,AI技术将不再是简单的辅助工具,而是成为与人类员工并驾齐驱的“同事”。这种变化不仅要求人类员工具备更高的技能和素质,还要求重新审视和调整人与机器的关系,构建更加高效、安全、和谐的“人机协同、数智驱动”新型工作模式。
在关注“AI公务员”带来的就业市场、工作模式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背后的技术伦理和社会影响。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潜在风险。因此,在推进政务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个人信息和公共数据的安全。此外,还需加强对AI技术的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技术伦理问题。
AI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影响,显然并不限于政务工作领域,各行各业都将受到深度冲击。这场技术革新背后,远非简单的效率与替代之争,而是关乎社会治理逻辑的重构、技术伦理的边界,以及人与机器如何共生的深层命题。深圳福田的70名“AI公务员”,与其说是敲击“铁饭碗”的榔头,不如说是重构政务工作模式和现代治理体系的探针。
“全民AI时代”正加速到来,对此不必过度担忧,但很多职业、行业也难免要经历阵痛。技术终将淘汰工具,但永远无法取代掌握工具的人。相比“AI能否取代人”,更具探讨价值的话题是人如何更好地利用AI,让社会共享技术红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8日【丝路话语】强迫大象表演“滑滑梯”有违动物福利
- 2025年02月18日【丝路话语】急救车上的过期药叩问医者仁心
- 2025年02月18日【丝路话语】别让AI成为孩子学习的“绊脚石”!
- 2025年02月14日【丝路话语】春风送暖,就业市场活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