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苑广阔
近日,有媒体报道,西安雁塔仁济医院前员工曝出医院急救车上有过期药。2月17日,记者了解到,目前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市场监管所已立案调查,涉事的仁济医院也已经被停业整顿。(2月18日《华商报》)
急救车上的警报声,是生命与死神赛跑的警示。当这辆承载着生命希望的车辆上出现过期药品,无异于在生命的最后防线上撕开了一道裂缝。西安雁塔仁济医院急救车惊现过期药品事件,不仅暴露了个别医疗机构的管理漏洞,更是对整个医疗体系的一次沉重拷问。
急救车是抢救生命的“移动ICU”,其药品管理应遵循最严格的标准。但在这起事件中,过期药品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急救车上,暴露出医院药品管理的严重失序。药品过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生产到失效的每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监控。这些过期药品能够长期存在于急救车上,说明医院的药品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日常监管严重缺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过期药品是否已经用于患者救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由此带来的医疗风险将难以估量。过期药品可能失效或产生毒性,对患者而言无异于二次伤害。
药品管理失序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医院管理层的失职。从采购、储存到使用,每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监管机制。但现实情况是,这些机制要么缺失,要么执行不力,最终导致过期药品流入急救环节。当医院将经济效益置于医疗质量之上,当管理者将成本控制看得比患者安全更重要,各种乱象就会随之滋生。过期药品出现在急救车上,正是这种价值偏差的极端体现。
杜绝过期药品,需要建立全流程的药品追溯体系。从药品入库到使用,每个环节都应实现数字化管理,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同时,要建立药品有效期预警机制,确保过期药品及时清理。医疗监管必须实现常态化、精细化。监管部门不能止于事后追责,更要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将监管触角延伸到医疗机构的每个角落。对违规行为要零容忍,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重建医疗信任需要从重塑医者仁心开始。这不仅需要加强外部监管,更需要医疗机构内部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只有当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将患者安全视为最高准则,类似事件才能真正杜绝。
生命至上,医者仁心。急救车上的过期药品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守护医疗安全,不仅需要制度的完善,更需要每个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唯有如此,才能重建医患信任,让医疗真正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固堡垒。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个医疗工作者的自觉行动,更需要将患者安全置于首位的坚定信念。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更安全、更可信的医疗环境,让急救车的警报声真正成为生命的希望之音。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8日【丝路话语】别让AI成为孩子学习的“绊脚石”!
- 2025年02月14日【丝路话语】春风送暖,就业市场活力满满
- 2025年02月14日【丝路话语】一纸荒唐的企业“催婚令”
- 2025年02月14日【丝路话语】《哪吒2》凭啥赢得超百亿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