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德
2月10日起正式施行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相关条款直指“职业闭店”乱象,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整治这一乱象,本质上要管好预付式消费,通过管住预付资金,从源头防范经营主体恶意逃废债务,斩断“职业闭店”黑灰产业链条。(2月12日《人民日报》)
在商业活动中,预付式消费本是便利消费、促进经济循环的有益模式,为商家和消费者搭建起信任的桥梁。然而,“职业闭店人”的出现,却让这座桥梁摇摇欲坠,他们成为消费市场的毒瘤,肆意践踏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
“职业闭店人”深谙商业规则与法律细节,他们利用消费者的信任与法律监管的细微缝隙,精心布局,帮助经营不善的商家上演“金蝉脱壳”。变更法定代表人、转移资产、分流客户等手段层出不穷,使得商家得以逃避债务和法律责任,而消费者却在这精心策划的骗局中,承受着经济损失与信任崩塌的双重打击。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更在消费市场中埋下了一个个“信任雷区”,让消费者对预付式消费望而却步,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面对“职业闭店”的乱象,相关部门的监管至关重要。完善预付费资金分账管理机制,如同为预付资金加上一把“安全锁”,从资金流向的源头进行把控,让恶意逃废债务的企图难以得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对虚假登记责任人的限制,便是一记有力的“组合拳”。但监管不应仅停留在事后的惩处,更要将监管的触角延伸至事前审查与事中监督。对预付式消费经营企业变更登记环节进行严格审查,让“职业闭店”的阴谋在萌芽阶段就被识破。
行业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的重要力量,在整治“职业闭店”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推动商家诚信经营,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职业闭店”行为的商家进行公开曝光和联合惩戒,能够有效净化行业生态。通过行业内部的自我约束与监督,让诚信经营成为行业的主流价值观,压缩“职业闭店人”的生存空间。
消费者自身也需提升风险意识,理性对待预付式消费。在面对诱人的低价和优惠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短期利益冲昏头脑。深入了解商家的信誉和经营状况,谨慎选择预付消费。同时,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维权的武器,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围剿“职业闭店”,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消费者三方携手共进。只有通过加强监管、强化行业自律、提高消费者风险意识,才能彻底铲除这一市场乱象,守护消费市场的晴空,让预付式消费重新回归到便利、诚信的正轨,为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信任与活力。我们期待一个充满诚信与信任的商业环境,在那里,消费者能够安心消费,商家能够合法经营,市场能够有序运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让智慧旅游提升新体验 赋能美好生活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莫让“生命通道”成“夺命之路”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关键在落地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AI使用真的需要付费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