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纯银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就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布,让人们能够及时了解这些信息,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智+文旅”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消费新热点。今年春节,在中国科技馆,虚拟现实(VR)技术让游客周游二里头、三星堆等遗址,开启一场中华文明寻根之旅;在国家自然博物馆,游客戴上增强现实(AR)眼镜,原本静止的剑齿虎与大唇犀标本会呈现出搏斗的场景,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史前时代……科技赋能让“博物馆里过大年”正成为春节消费的新风潮。
其实,科技赋能文旅产业,远不止VR、AR等技术在博物馆的运用。据专家介绍,当前智慧旅游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体现在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这三个层面。比如,梵净山景区,由于红云金顶地形陡峭、场地狭小,高峰时段常因游客聚集导致排队长度超过百米,严重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面对排队难题,景区构建了一套覆盖“购票、登顶、其他核心景点”的全景区智慧管理模式。游客可以在购票时提前决定是否登顶红云金顶,并根据个人需求预约登顶时间段,从而实现行程合理规划,提升整体游览体验。据了解,该模式推出后,平均排队等待时间较传统模式减少40%以上,游客满意度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智慧旅游图谱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慧旅游经济总体规模已从2019年的432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382亿元,5年间规模增长了1.4倍。
文旅业作为综合性产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文化繁荣、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而提升文化旅游体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近年来,智慧旅游产品将高冷的科技变为人间烟火,让旅游既有好风景也有新场景,也重塑了游客的旅游感知,满足了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沉浸感、情感化的消费需求,但反观各地智慧旅游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数字基础设施整体薄弱,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小型景区,网络覆盖、数据采集和设备硬件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面向未来,智慧旅游首先要关注游客需求,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积极培育发展智慧旅游新产品、消费新场景。并通过建设智能化的旅游服务中心,实施智能化的景区管理,持续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其次,智慧旅游的发展要让行业关注重点由供给侧转向需求侧,着力打造更多智慧旅游示范区,要通过为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和更加舒适的旅游体验,持续释放旅游消费潜力。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旅游发展行稳致远,赋能美好生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莫让“生命通道”成“夺命之路”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关键在落地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AI使用真的需要付费学习吗?
- 2025年02月11日【丝路话语】守护光影版权,释放哪吒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