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11月2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省“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开展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典型案例。其中,一起趋利性执法的典型案例:杨某某、占某某滥用职权案,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即这两人私带警用装备跨省抓人,企业家被索财后跳车报警。(11月21日《每日经济新闻》)
从通报看,杨某某、占某某是外省某县公安局的司法人员,一个是民警,一个是协警。2023年5月,两人私自携带警服、手铐、执法记录仪等警用装备驾驶车辆前往浙江、江苏等地,以配合公安机关调查案件为由将某企业家从家中带走并索要财物,后者跳车报警,两人最终未得逞。
由此看出,这两名司法人员为了自己私利,竟私自动用警用装备跨省抓人。之所以没有得逞且受到法律惩治,既缘于该企业家跳车报警,也缘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还在于检察机关积极介入。先是德清县检察院主动提前介入,将陷入僵局的案件审查认为涉嫌滥用职权罪,后湖州市检察院经研判果断立案侦查。
正因为检察机关侦查取证,为指控杨某某、占某某构成滥用职权罪奠定扎实基础。这充分印证了“检察护企”的及时性、必要性。自最高检印发《“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来,各地检察机关主动作为,仅浙江检察机关对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开展专项监督,就帮助123家企业解冻账户资金7000余万元。
尽管这一案件以不法人员受到法律惩罚画上句号,法院对二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有期徒刑七个月,二人均未上诉,但有待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趋利性执法”屡治不绝。近年来,既出现一些司法人员“趋利性执法”,也出现交通、市场监管人员“趋利性执法”,如“钓鱼执法”、乱罚款等。这类“执法”实为违法,即打着“执法”的名义为个人牟取利益。对此,2021年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明确提出,禁止以罚款为目的搞创收等规定。但有地方未能落实,须杜绝“趋利性执法”。
其次,管警治警仍未落实到位。上述2人竟然私带警用装备跨省抓人,这与外省某县公安局的管警治警不力有关系,如果对警务人员加强培训、监督、考核,切实提高其法治素养,或不至于发生上述案件。希望“某县公安局”汲取教训强化管警治警。其他地方的公检法机关,也要对其执法人员加强法治教育。
简言之,在“趋利性执法”仍然多发高发的语境下,负有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要在保护企业和个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1月21日【丝路话语】教唆学生轮流扇同学耳光,“以暴制暴”走向了教育反面
- 2024年11月20日【丝路话语】百雀羚急证清白,说服力还不够
- 2024年11月20日【丝路话语】被野生虎豹所伤可获理赔,体现民生至上原则
- 2024年11月19日【丝路话语】投资20亿古城遇冷带来的多重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