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野猪又闯大祸了!
10月29日,铁路南京站发布情况说明:经初步调查,10月27日傍晚,一头野猪侵入南京南站至紫金山东站间的高铁联络线,与通过列车D5515次相撞,引发设备故障停车,造成途经南京南站的部分列车晚点。D5515次随车机械师下车排查处置故障过程中,被邻线限速通过的列车碰撞,经抢救无效不幸身亡。铁路部门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家属深切慰问,正在全力做好善后工作。
野猪,这一曾被视为山林间“隐士”的野生动物,如今却以一种近乎“入侵者”的姿态,频繁地闯入人类的生活空间。南京这座城市,更是因野猪的频频出没、“惹事”屡上热搜,甚至被网友戏称为“野猪之城”。这次野猪侵线引发的悲剧,再次将“野猪之患”推到了公众面前,也凸显出加强防控措施的紧迫性。
其实,野猪闯入列车线路并非首次发生。8月12日,江西赣州兴国县兴国西站内,有一头野猪闯入并在站内乱窜,所幸消防部门及时进行了处置,无人员受伤。去年11月26日,K7541次列车行驶至辽宁铁岭时,与两头野猪相撞,导致列车晚点35分钟……
野猪频频“下山进城”,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野猪种群数量迅速增长,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压缩了野猪的生存空间,迫使它们寻找新的栖息地。加之野猪繁殖能力强、适应力高,其种群数量的快速增长远远超出了自然的承载能力,从而引发了人与野猪的冲突。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野猪数量已经达到200万头,分布于28个省份,其中致害省份达26个。
面对野猪泛滥的现状,多地政府尝试通过奖励猎捕的方式来控制野猪数量,但实际效果有限。一方面,猎捕野猪需要专业的技能和装备,普通民众难以胜任;另一方面,猎捕活动受到法律严格限制,必须确保合法合规,避免伤害其他野生动物或破坏生态环境。加之猎捕成本高、风险大,使得“赏金猎人”们往往望而却步,防控工作陷入困境。
更为关键的是,单纯的猎捕并非长远之计。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味捕杀不仅会破坏生态平衡,还可能引发新的生态问题。因此,科学防控、综合施策才是解决野猪致害问题的根本途径。今年2月,国家林草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对全面加强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作出了部署。该方案指出,统筹推进主动防控设施建设,比如在重点区域建设脉冲电围栏、阻隔栅栏等隔离防护设施。
以高铁沿线为例,根据《高速铁路安全防护管理办法》,高速铁路应当实行全封闭管理,范围包括线路、车站、动车存放场所、隧道斜井和竖井的出入口,以及其他与运行相关的附属设备设施处所。本次事故中,这只野猪究竟是怎么侵入高铁联络线的、沿线防护设施是否完善等问题,也值得关注。
此次野猪侵线引发的悲剧,再次警示社会,野猪致害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全面的防控体系,在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与维护生态平衡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说到底,解决野猪泛滥问题,还需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上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29日【丝路话语】网络寻宝、鉴宝之风该歇歇了
- 2024年10月29日【丝路话语】“天价维修”背后是“草台班子”作祟
- 2024年10月29日【丝路话语】低龄老人就业难,需要“精准破解”
- 2024年10月29日【丝路话语】代驾,有标准规范才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