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今年以来,多地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纠正“人情保”“关系保”是重点之一。集中整治以来,福建泉州南安市退出低保对象1011人;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清退不符合低保享受条件392户1304人;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取消城乡低保对象1117人,特困供养对象95人。同时,多地陆续披露了一批优亲厚友的典型案例。目前,纠正“人情保”“关系保”仍在进行中。(10月27日澎湃新闻)
所谓“人情保”“关系保”,是指利用人情、职权、地位等,为不符合条件的人谋取救助待遇,侵占困难群众的“救命钱”。对这种“微腐败”,相关部门向来坚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高压之下,仍有一些公职人员知纪违纪、顶风作案,将这项兜底性政策当成“摇钱树”,千方百计从中分一杯羹。目前看,“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仍不容小觑。
从今年多地集中整治情况来看,“人情保”“关系保”形式多样:有的虚报、瞒报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有的利用职务之便,违规将亲属、朋友纳入救助范围;还有的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权力影响为特定人员获取救助待遇。这些行为背后,是部分公职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私心作祟,将社会救助资源视为可随意侵占的“唐僧肉”。不难发现,“人情保”“关系保”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部分公职人员责任担当的缺失和监管机制的漏洞。
正因此,整治“人情保”“关系保”问题,不能仅停留在清退层面。如果只是简单地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清退出救助范围,而不进行深入的问责和制度完善,那么类似问题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在清退的同时,必须启动问责机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让他们为自己的失职渎职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震慑力,让公职人员不敢再触碰这条红线。
除了问责机制外,堵住制度漏洞也是防止“人情保”“关系保”问题再次发生的关键。从报道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在低保审核、复核等环节存在把关不严、监管不力的问题,这为“人情保”“关系保”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审核、复核等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不留死角。同时,还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在建立长效机制方面,可以借鉴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例如,贵州省民政厅印发的《贵州省社会救助工作近亲属登记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就对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近亲属进行了明确备案管理,有效防止了“人情保”“关系保”问题的发生。这种制度设计既体现了对公职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又保障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类似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总之,“人情保”“关系保”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整治,在坚持“零容忍”的同时,更应在启动问责机制、堵住制度漏洞、建立长效机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唯有如此,才能让社会救助制度真正惠及困难群众,让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真正传递到低收入群众心坎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10月28日【丝路话语】守好网络安全之门,让广大未成年人健康“触网”
- 2024年10月28日【丝路话语】既要防范AI“偷声音”,也要引导技术向善发展
- 2024年10月28日【丝路话语】解决“一人住院全家奔波”彰显“护改为民”
- 2024年10月25日【丝路话语】“无证明城市”有了升级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