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斩断假期刊利益链,破除“唯论文”顽疾

 2024/10/11/ 11:14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陈广江

  已经注销的期刊被不法分子冒用,用来征稿;作者不仅能收到纸质版期刊,还能在某知名期刊网站查到自己的文章。这种操作如何完成?近日,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非法经营期刊案。此案跨河南、云南、河北、安徽、北京5省(市),涉及论文编、印、发、挂网全流程环节。短短一两年内,数以万计的作者在被告人伪造的30余种、3000余本假冒期刊上发表了3万多篇文章,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10月9日《中国青年报》)

  这起非法经营期刊案,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虽然这一犯罪团伙受到了法律制裁,但该案折射出的非法期刊“黑灰利益链”以及学术评价“唯论文”顽疾,值得深思。

  各种“山寨期刊”大行其道,关键在于其精准捕捉并利用了论文市场中的迫切需求。职称评审、项目结项,乃至个人学术声誉的积累,论文往往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正规学术期刊数量有限、发表门槛较高的情况下,一些急于发表论文的作者,尤其是那些身处一线、理论表达能力欠佳的从业者,便成了不法分子的猎物。为顺利评职称,不少人病急乱投医,轻信了不法分子的宣传。更有甚者,明知是冒牌货,但只要评职称时认可,对期刊真假并不计较。

  在这桩涉案金额高达1.5亿元的论文生意中,不法分子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手法娴熟,形成了一条集“编、印、发、挂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尤其是那家知名期刊网,作为业界巨头之一,竟沦为了不法分子的帮凶,通过开设“新媒体专区”,为非法期刊提供挂网服务。这种打擦边球、为假期刊“背书”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自身声誉,更对学术道德、学术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要斩断假期刊利益链,须从源头上破除“唯论文”顽疾。当前,我国的学术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论文数量和质量,尤其是职称评审和项目结项中,论文往往被当作硬指标。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忽视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特殊性,更无法全面反映个体的学术贡献和创新能力。因此,改革学术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方面,加快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和相关制度,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来评价人才,而不是仅仅看重论文数量。对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应该建立分类评价、同类比较的机制,降低对论文的过度依赖。另一方面,引导业界重视实践性较强的文章,鼓励一线从业人员撰写反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职业发展、行业实践等内容的文章,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发表渠道和平台。

  此外,对于假期刊的打击和治理也不能放松。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出版市场的监管,加大对非法期刊的查处力度,同时提高公众对假期刊的辨识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假期刊的氛围。据报道,目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已定期开展年度期刊核验工作,规范期刊出版秩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斩断假期刊利益链,破除“唯论文”顽疾,需各方形成合力,久久为功。只有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让学术回归“初心”,假期刊才会失去生存土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