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成
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超百万件,约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的四分之一。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批量生产”专利,导致“水货”泛滥,专利产业化率低。(9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
“水货”泛滥导致专利成果转化率极低。《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科研单位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13.3%。甚至,西部一高职院校目前拥有200余项专利,但转化率为零。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高校为了应对上级考核、评比,维持有效专利数量,对教职人员放弃的专利“兜底”交年费,这不仅进一步造成资金浪费,还导致部分高价值专利难出“深闺”,形成了痛心的劣币驱逐良币格局。
专利转化率的背后,事关着国家创新能力的切实提高。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先后出台《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等,对我国大力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出专项部署。
造成“批量生产”的专利“注水量”大“含金量”小,并非一日之寒,个中原因也是错综复杂,涉及多个利益主体,治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但并非无计可施,不可破局。比如,针对专利被附加了企业减税、评职称等诸多附加值,进而导致盲目追求专利现象,不妨适当提高专利申请的门槛,让申请人和代理机构把更多精力用在提升专利质量上,以及完善专利的第三方评价等机制,为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中的顾虑“松绑”。
当然,一项专利,从技术到市场,还要经历再研发的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看似无用的专利,可能是专利权人为了更严密保护核心专利而设计的。因此,对于当下难以转化的专利,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一方面,通过完善专利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另一方面,应该对专利乱象严厉打击,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健康发展;此外,实行专利分级制度,让推动社会创新的专利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9月26日【丝路话语】老年人多病共存,亟待普及药物重整
- 2024年09月26日【丝路话语】“宠物进客舱”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
- 2024年09月26日【丝路话语】别让“婚闹”变“胡闹”!
- 2024年09月24日【丝路话语】着便装亮证执法,这位“乘客”咋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