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燃气安全有多少隐患就有多少“炸弹”

 2024/09/20/ 22:07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冯海宁

  □ 冯海宁

  “问题灶”“问题阀”“问题管”仍然存在,供气企业落实“随瓶安检”不细不实,燃气瓶由用户自行装卸,对违规配送问题长期失察失管……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五组近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对燃气行业领域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从供气企业、配送企业到燃气用户,一些问题突出、隐患集中。(9月19日《中国应急管理报》)

  作为清洁能源,从餐饮企业到居民都使用燃气。目前大多数居民楼使用管道燃气,相对安全一些。而多数餐馆使用的燃气瓶安全隐患和事故较多,约占液化石油气事故的99%。其中银川富洋烧烤店“6·21”等燃气爆炸事故,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按说,各地应该汲取事故教训,对燃气瓶加强安全监管,但暗访显示隐患重重。

  比如检查组随机挑选4家餐馆进行检查,发现液化石油气瓶使用可调节调压器、燃具连接软管未实施金属包覆或未使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燃气灶无熄火保护装置、液化石油气瓶与燃气用具的水平距离不足0.5米、燃气报警器未通电等问题较为普遍。关于“随瓶安检”,多数餐馆都不清楚,用户自提燃气瓶也未落实。另外配送环节长期失管。

  而在燃气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背后,是当地监管偏软。全国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相关地方虽然成立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隐患整改,综合协调、督办落实力度不强。即便检查中发现问题均只要求整改,未进一步采取有效执法措施。可见使用、供气、配送、监管均有问题。

  可以说,燃气每个安全隐患都是一枚不定时“炸弹”,多少隐患就有多少“炸弹”,一旦遇到导火索,就很容易发生燃气爆炸群死群伤的后果。所以,此次检查组发现的问题,不仅给黄山市、宣城市燃气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也对其他城市是一种安全警示。因为各地情况大同小异,在瓶装燃气管理方面均程度不同存在问题,希望能引起重视。

  显而易见,各地只有消除“问题气、问题阀、问题管、问题灶、问题瓶、问题环境”等突出隐患,才能放心享用清洁能源而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这需要有关各方均高度重视起来。对餐馆等用户来说,要意识到餐饮用户是燃气事故发生的高危区,这是有关报告指出的。燃气企业要严格落实“随瓶安检”等责任。配送环节要改变失管失控状态。

  当一些燃气用户、供气企业、配送公司未严格履职尽责,各地监管部门要承担起安全兜底责任,既通过全链条排查发现问题、整改隐患,也要对触犯法律的行为依法严肃追责,只有让监管由“软”变“硬”,才能倒逼各方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另外,国家层面可经常性派出暗访组,对发现的问题,不能限于要求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处理。

  为保障燃气安全,我国《安全生产法》相关条款作出了明确规定。住建部等六部门也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而且,多地也相继出台实施了属地《燃气管理条例》,针对性提出风险防范和监管措施,确保城市燃气基础设施安全稳定运行与居民安全用气。如何让这些法律法规和文件落地,值得深思。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