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驾校“学时造假”是给安全“埋雷”

 2024/07/23/ 20:00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陈广江

  □ 陈广江

  “学时都是刷的,科目三都是靠4小时的练车时间速成的,这样学完上路不是增加道路隐患吗?”近日,来自深圳的梁先生反映,他报了深圳某驾校的驾考服务,没想到科目二和科目三都被教练要求坐在空车上对着摄像头刷学时,考前教练只带他练习了4个小时的车,如果想增加练习时间,需要另外支付300元/小时的模拟费。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深圳驾校存在“虚假刷学时”的情况。(7月23日澎湃新闻)

  学时制度的设计初衷是确保学员有足够的实践机会,通过充分训练达到安全驾驶标准。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一制度被某些驾校钻了空子,变成了“刷学时”的游戏,原本旨在保障公共安全的措施反而成了滋生风险的温床。从报道看,“学时造假”现象并非个案,甚至“人都不用过来”,通过“黑科技”就可以自动刷满学时。

  这种“虚假刷学时”的背后,往往伴随着驾校对学员的二次收费。学员在已经支付了报名费的情况下,被迫额外支付高额的模拟费,这不仅加重了学员的经济负担,而且由于担心成本过高,一些学员可能选择放弃必要的练习,而依靠考前短暂的突击训练来应付考试,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驾驶风险。

  更为严重的是,“学时造假”行为还直接威胁到了道路交通安全。驾驶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需要驾驶员具备扎实的驾驶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虚假刷学时”的学员,由于实操训练不够,他们的驾驶技能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应对复杂多变的道路情况。一旦他们上路,就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判断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这就是坊间流传的“马路杀手”。

  “学时造假”现象还暴露了驾培行业监管的缺失和乏力。尽管新版《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各个科目的学时要求,并加强了监管力度,但在利益驱使下,仍有部分驾校心存侥幸甚至置若罔闻,公然在驾培合同中设下陷阱,在学时上弄虚作假,侵犯学员权益,也给公共安全“埋雷”。驾培乱象屡禁不止,也反映出驾培行业监管机制仍存在亟待填补的漏洞和盲区。

  面对“学时造假”,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违规行为。一方面,对于发现的违规驾校,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业整顿乃至取消经营资格,以此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另一方面,完善驾培行业的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学员反馈和投诉渠道,鼓励学员积极举报违规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同时,公众也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驾校报名学习,避免掉入“学时造假”“服务缩水”等陷阱,一旦发现驾校存在违规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驾校和教练也应认识到,“学时造假”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损害学员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还会严重损害自身形象和行业口碑,终会得不偿失。

  说到底,驾校“学时造假”不仅是对法律法规的无视,更是对生命安全的漠视,全社会都要对此坚持“零容忍”。期待深圳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严厉整治“学时造假”乱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