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守护“有生命的文物”留住历史与乡愁

 2024/07/02/ 17:3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潘铎印

  □ 潘铎印

  近日,在安徽黄山风景区,景区园林部门工作人员给黑虎松铺垫麻袋防止其根部被雨水冲刷。今年入夏以来,安徽黄山风景区迎来持续强降水,为降低灾害性天气对古树名木的影响,景区园林部门组成保护应急小分队,根据“一树一策”、雨情风情实时开展应急保护作业,以实际行动守护“有生命的文物”。(7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网)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也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千千万万散落各地的古树名木大多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经济价值。

  近年来,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愈加重视,对古树名木的法治保护在不断加强。2000年印发《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切实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及自然生境;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森林法》,将保护古树名木作为专门条款。去年9月,为进一步强化古树名木保护法治保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目前,全国有17个省份及部分城市出台古树名木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或管理办法。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保护历史、保护中华文明遗产。

  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的财富,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很多古树名木本身属于稀有树种,古树具有固碳释氧、保持水土、防尘降噪等功能,古树群更是能形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森林碳汇也可以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保护好古树名木,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也是延续民族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的必然要求。各地要用发展的眼光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全方位保护古树名木,用一抹绿留住历史与乡愁。各地要把古树名木保护与城市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城市乡村发展建设规划时将古树名木保护考虑进去,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依托智能化、数字化手段对古树名木开展全方位、精细化保护,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完善古树名木数据库,形成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格局。完善保护管理机制,建立古树名木保护的责任制,建立起常态长效管护机制,把古树名木保护好。加大对不同地域的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的重视,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积极开展古树名木科普等活动,让人们认识古树、了解古树,推动更多群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形成古树名木保护的合力。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保护古树名木不仅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棵棵树、一片片林,更是通过古树名木的保护,传承历史文化,赓续中华文脉。把传承百年千年的古树名木保护好,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助力乡村振兴、城乡绿色发展,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