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用良种良田良法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2024/04/11/ 20:48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刘纯银

  刘纯银

  国家发展改革委透露,《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正式编制出台。《方案》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增粮食产能千亿斤以上,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5亿亩左右,其中,谷物面积14.5亿亩左右;粮食单产水平达到每亩420公斤左右。(4月10日《经济日报》)

  民以食为天。“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可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粮稳天下安。让人高兴地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续迈上1.1万亿斤、1.2万亿斤、1.3万亿斤的台阶。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可以“高枕无忧”,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粮食供需仍处于“紧平衡”态势,重农抓粮,不断夯实粮食安全的根基,永远是端牢中国饭碗的最硬道理。这也昭示着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不容有丝毫懈怠,必须用良种良田良法筑牢“大国粮仓”根基。

  粮安天下,种子为基。种子是粮食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源头;端稳中国饭碗,实现粮食安全,必须攥紧中国种子。良种不仅是确保粮食高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营养品质需求的重要一环。一粒良种就像一把创造奇迹的钥匙,关系到我国国富民强、科技强国。这就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技术攻关,鼓励种业科研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培育出更多高产、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同时,在良种推广应用环节上,应确保优质优价落到实处,打通良种供应渠道,推动全链条、全流程监管,确保农民买到品质可靠的放心种。

  守好良田护“粮仓”。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从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盐碱地……我国用一系列“长牙齿”硬核举措牢牢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而今,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各地更需大力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才能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保障粮食安全,稳面积、增单产是主攻方向。受耕地和水资源约束,目前我国依靠扩大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的空间较为有限,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这也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唯有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努力挖掘科技、人力、农机、肥料等各类要素在每亩农田之上的综合潜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正如专家所说:各地应瞄准单产这一关键变量,持续集成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推广一批增产增效关键技术、挖掘一批大面积整建制高产典型,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油单产潜力,加快形成“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的格局。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面向未来,唯有我国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才会更深厚、社会之基才会更稳定。各地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准施策,用良种良田良法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也是14亿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