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育兵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视频内容显示,在广西阳朔县某景区,游客在体验民俗表演时,被强行拖入所谓的“洞房”,短短三分钟内竟被收取高达168元的费用。这一事件不仅令游客感到愤怒和失望,更是对当地旅游行业形象的一次严重打击。(4月3日央视新闻)
这一事件也再次将民俗旅游中的乱象置于公众审视之下。民俗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文化的传承与体验,是展示地方特色、传播民族文化的窗口。游客在参与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地域风情,更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然而,近年来,一些景区和商家却将民俗旅游变味,利用游客的好奇心和猎奇心理,设置各种陷阱,诱导游客参与高价体验项目,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游客的权益,也玷污了民俗文化的纯洁性,更背离了民俗旅游的初衷。
阳朔“洞房”事件便是这一乱象的缩影。三分钟,对于游客来说,或许只是短暂的体验,但168元的收费却让人咋舌。这不仅是对游客钱包的掠夺,更是对游客体验的破坏。当游客在原本应该充满欢乐的民俗表演中感受到的只有被欺骗和愤怒,这样的旅游体验又有何意义?
在这起事件中,涉事景区和演员的行为更是令人发指。他们无视游客的意愿和感受,强行将游客拖入“洞房”,并以高价收费。这种野蛮行径不仅违背了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也是对游客人身安全和尊严的严重侵犯,更让民俗旅游这一本应充满文化韵味的体验,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交易。
民俗旅游,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绝不能沦为商家的劫掠工具。对于此类事件,绝不能坐视不理。一方面,当地文旅部门应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景区和商家进行严厉打击,确保市场秩序和游客权益;另一方面,也需要从源头上思考如何防止民俗旅游的变味,这需要重新审视民俗旅游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确保其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
此外,作为旅游从业者,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是,旅游业的繁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只有真正将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洞房”三分钟收费168元的事件再次敲响警钟,民俗旅游不能变劫掠,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让民俗旅游回归其本真面貌,成为展示地方特色、传播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4月03日【丝路话语】铭记“提灯定损”事件的沉痛教训
- 2024年04月03日【丝路话语】又见求职者怀孕后被拒录用 要让女性敢于维权
- 2024年04月03日【丝路话语】带娃漂流遭扔石头,如此“劝阻”置安全于何地?
- 2024年04月03日【丝路话语】“麻辣烫”经济绘就文旅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