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传承清明追思,引导文明祭祀

 2024/04/03/ 17:02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张忠德

  □ 张忠德

  时值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缅怀先烈的情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赓续优良传统,引导文明祭祀蔚然成风,让清明成为一个充满敬意与爱的时刻。

  扫墓祭祖是追忆先人、表达孝道的传统,但是传统的祭扫方式依然充斥着陈规陋习,甚至呈现着形式上的张扬奢华等诸多弊端。随着“美丽中国”的发展理念日渐成为当前发展的新要求,扫墓祭祖理应向绿色、文明、环保发展。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了要公众主动顺时应势、转变观念外,还需社会管理给力。

  一方面,在保持对传统风俗尊重的同时,持续推进殡葬改革,严格殡葬、祭品市场监管,尤应通过行政方式的转变、公共服务的提升,不断满足公众的殡葬需求和祭扫要求。因此,从政府层面出台绿色祭扫新规,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减少纸扎祭品、纸钱和冥币等焚烧用品的扩张生产,引导以售卖鲜花等绿色祭品替代,从根源上遏制传统祭扫物品的泛滥趋势。

  另一方面,加大文明、绿色祭扫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不文明的祭扫方式,不在道路、广场、小区、草坪、建筑物附近等场所烧纸钱冥物,用更加环保、科学的方式祭奠先人。注重精神传承为主,采取鲜花祭扫、网上祭扫、种植纪念树等绿色、低碳、环保的形式,寄托对已故亲人的哀思。对此,广大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做文明祭扫的带头人,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市民群众。

  此外,探索建立文明祭扫监督员、文明祭奠志愿者队伍进社区、绿色文明主题共祭等人性化疏导方式,形成市、县、街、社区四级文明祭扫管理服务网络,在全社会营造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全民参与、群众支持的绿色祭扫良好氛围。如组织群众参加社区公祭、集体共祭等现代追思活动;进一步开辟和完善网络祭奠平台,开设电子祭拜系统和无烟祭拜位;通过布置追思墙、追思树等不同形式,逐步引导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

  缅怀先人,重于心而不拘于形,来自内心的追思重于焚烧祭品、燃放鞭炮。寄托哀思,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树立和提倡“厚养礼葬”观念,对在世老人尽孝心,多关心孝敬老人;不铺张、不攀比,以简洁朴素的方式祭祀逝者,以节俭方式寄托哀思,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传承优良家风也是清明节的重要任务。在这个节日里,可以借此机会向后代传授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家族美德,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家族的优秀品质。这样,清明节不仅是一个祭祀节日,更是一个家庭团聚、传承家风的时刻。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新时代新风尚,让我们顺时应势,自觉做绿色祭祀、文明祭扫的倡导者、践行者,引领清明祭扫新风尚,共度一个安全、健康、节俭、绿色的清明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