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彪
“叔,我想要一把会下雨的伞”“走夜路怕黑,想要一把会发光的伞”……今年38岁的雷鹏琳是一家小伞厂的老板,他常收到这样脑洞大开的“许愿”留言。他把评论区变成了设计部,先后推出“镭射反光伞”“风扇伞”“钓鱼伞”等出人意料的产品,因而被称为“人形许愿池”“最听劝的老板”,近日在短视频平台爆火。他一年帮90位网友实现愿望,收获大批年轻顾客,解决了伞厂曾面临的滞销危机,2023年一年共售出120多万把伞。(1月23日《扬子晚报》)
一段时间以来,“听劝体”在社交平台上风靡,不仅旅游、穿搭有听劝版,连房屋装修、亲子关系都有听劝版,如今俨然成了年轻人一种省时省力的生活方式。曾经从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到如今旺季时有200多名工人的企业,一度面临滞销危机、濒临倒闭的困境,雷鹏琳活学活用“听劝体”,不仅成功救活伞厂,还从中寻到新商机,开启了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因“听劝”而爆火网络,雷鹏琳笑着回应:“听人劝吃饱饭,网友要啥,咱就做啥。”
据报道,雷鹏琳“听网友劝”起源于2022年5月,他在评论区看到一条留言——“叔,我走夜路怕被车撞,想要一把镭射反光伞。”“那条留言点赞很多,我一看就知道,这东西不难,能做出来。”于是立即安排生产,一上架就卖了7万把。之后,他的评论区就成了“许愿池”。他根据网友留言,推出诸多脑洞大开的伞,如夏天用的风扇伞、垂着帘子的挡雨伞、能方便垂钓者的钓鱼伞等,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两百多万粉丝。
从某种意义上讲,消费者也是创新者。有人说,创新太“高大上”,消费者够不着。其实不然,创新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做创新的主角。技术变革是创新,工艺优化是创新,小改小革是创新,合理化建议也是创新。有创新才有竞争力,创新蕴藏着商机。“最听劝老板”就是善于听取消费者的合理化建议。正如雷鹏琳表示,这届年轻人更强调个性,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他们觉得这样的伞拿出去很酷,这就是商机。
然而,要让别人能提合理化建议并不是容易的事。作为“决策者”,最起码要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和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建议。“最听劝老板”的评论区之所以被称为“许愿池”,就在于他“把评论区当设计部”“主打一个有求必应”。比如,雷鹏琳每天会抽出一两个小时看网友评论和回复留言,并尽力帮网友实现愿望,制作出让他们满意的伞。事实证明,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呼声,就不愁没有创新与销售的源头活水。
“最听劝老板”靠刷评论区救活伞厂,不仅对企业创新发展有借鉴意义,对其他各行各业及个人良性发展也有启示意义。近日,有网友称去地铁“沈阳站站”打卡,发现站牌已改成“沈阳站”,希望能改回原来“可爱风”的站名。当地有关部门“听劝”,按照网友愿望真将站名改了回来。近期,许多地方文旅“在线听劝”,同样赢得广大网友一片点赞。创新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标签”。其实,“听劝”也是一种谋求创新发展的正能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1月19日【丝路话语】一单外卖引发的悲剧
- 2024年01月19日【丝路话语】“听劝”缘何成为旅游宣传的“新模式”
- 2024年01月19日【丝路话语】“不满意”按键失灵,是什么在作祟?
- 2024年01月17日【丝路话语】期待“银发经济”变成“共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