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斩断“伪科普”短视频的“流量红利”

 2024/01/17/ 15:30 来源:每日甘肃网 江德斌

  江德斌

  最近,“近视眼从800度降到100度”的短视频上了热搜,不同身份的主播演示了各种“恢复”方法,它们都有用吗?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视频都是伪科普。更糟糕的是,这些严重误导公众的内容之所以在互联网“横行霸道”,与平台纵容不无关系。(1月16日《解放日报》)

  依照科学理论,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近视不可治愈,一旦发生就不可逆转,只能通过手术来改善视力。所以,无论是穴位按摩,还是远近距离交替聚焦、视力训练等方法,都不能达到恢复、逆转近视的效果,应属于“伪科普”。此类“伪科普”短视频集中发布,在社交媒体骤然火爆,还上了热搜榜,表明博主们深谙流量之道,抓住了算法推荐窍门,利用大众对近视的关注,刻意设置议题、炒作话题,以收割“流量红利”。

  从媒体的调查情况看,“伪科普”短视频的产生和传播,均有一套完整的“套路”。这些博主并非不知道内容真伪,却故意打着科学“逆转”近视的幌子,忽悠广大网友,以骗取关注,再通过售课、带货等方式,实现流量变现。这种“套路”并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粗暴,却很管用,主要原因是涉事博主了解平台的话题设置和推广激励机制,知道“逆转”近视话题能够吸引流量,平台和博主都能从中获利。

  “近视逆转”的“伪科普”短视频只是一个典型案例,类似的“伪科普”短视频还有很多,诸如护肝、养胃、幽门螺旋杆菌、洗头、养生推拿等等,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这些短视频的特点一致,都是以科普为诱饵,用各种夸大其词的概念、耸人听闻的噱头,吸引粉丝收看,骗取信任之后,再趁机推荐相关商品牟利。由于“伪科普”短视频充斥平台,借助算法广泛传播,部分网友难以辨识真伪,一不小心就上当受骗了。

  事实上,包括“伪科普”内容和炒作模式,都是照搬以前的博客、公众号等,改编成短视频,换汤不换药罢了。如此简单的“套路”,依然能够骗到很多人,说明我国民众的科学素养整体较低,缺乏基本的科学常识和辨识方法,容易被“伪科学”所蒙骗。因此,为了防范“伪科普”短视频骗人,就需要“去伪存真”,督促平台加强内容管理,有效甄别“伪科普”,斩断其流量,清理虚假内容,保留真实可靠的科普短视频。

  同时,平台还应履行社会责任,改变算法推荐机制,让真科普短视频流行起来,精准推荐给有需要的用户,通过流量倾斜加大科普力度,帮助更多人掌握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大众科学素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