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上下级发生龃龉不合,被领导爆粗辱骂后迟迟等不到道歉,23岁的江西小伙小港(化名)为讨公道,一纸诉状将上司刘某告上法庭,要求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法院最终判处上司发微信群道歉不少于50字,赔偿下属100元精神损失费。(11月9日《华商报》)
法律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00后小伙使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回了公道,也让辱骂他的上司付出了应有的代价。这可以说是“00后整顿职场”的一个经典案例。
仅就金额而言,这起民事诉讼案似乎有些太小,这种维权的举动也有“小题大做”之嫌。但这起案件的价值并不在于金额,而是年轻人勇敢地对职场霸凌“说不”,并且这种维权行为得到了法律层面的支持。正如当事人所言,虽然此举花费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无法收回,但其获得的精神价值远超物质时间成本,“我获得的精神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领导辱骂下属是常见的职场霸凌表现之一。这种语言上的暴力不但会让当事人人格受损,还会降低外界对其社会评价,有的甚至因此罹患抑郁症。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人将领导辱骂下属视为公司管理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下属出现工作失误、不服从管理等违反公司管理制度的行为时,辱骂下属似乎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合理性。而被辱骂的员工,为了保住饭碗,往往只能选择隐忍,敢怒不敢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领导骂人的气焰。
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员工违反劳动纪律,领导当然可以进行教育以使其改正错误,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解除合同,但不能公开辱骂下属。在这起案件中,员工在上班时间“摸鱼”属于违反公司规定的行为,的确做得不对。但公司领导在电话中辱骂、在微信中使用“最适合你的工作可能是去坟场念悼念词”这样的过激言辞,已经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权。法院按照规定,判处上司发微信群道歉不少于50字,赔偿下属100元精神损失费,不但合法而且合理。
领导不能随便辱骂下属,否则不但要道歉还要支付精神赔偿费。这起法院判决说明了领导骂人不是一个管理问题,而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同时也应看到,面对领导的辱骂,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人还是少数。这也让这起法院判决变得非常具有代表性。
客观而言,职场上的语言暴力更多的是一种畸形的企业文化,这类企业的治理方式是人治而非法治。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环境中,辱骂下属自然也就在所难免。法律可以让辱骂下属的领导公开道歉甚至赔偿。对于那些喜欢辱骂下属的领导而言,这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提醒。而对于遭受语言暴力的员工来说,应该看到,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权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1月12日【丝路话语】直播带货乱象频发,该正本清源了
- 2023年11月12日【丝路话语】房贷变消费贷,不能止于银行“自查自处”
- 2023年11月12日【丝路话语】奋力答好“以竹代塑”这一“新题型”
- 2023年11月12日【丝路话语】带宠物狗参观博物馆模糊了边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