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背景调查不能成侵害求职者隐私的理由

 2023/09/19/ 19:54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龙敏飞

  龙敏飞

  背景调查是用人单位对拟录用的候选人进行的核查,通常是了解核查该候选人的学历、工作经历和表现等,判断是否存在重大虚假陈述,确认其是否适合拟聘用的岗位。然而,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用人单位在对劳动者开展背景调查时,存在随意收集和过度使用个人信息等情况,有侵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嫌。(9月18日《工人日报》)

  在新闻报道中,董兴自己报告的个人年收入是20万元,他是按照过去五年的平均值计算的;而相关公司背景调查的董兴,去年的年收入是12万元。就因为这样的“信息偏差”,“新东家”拒绝录用董兴,之后他提起劳动仲裁,也未能获得“认可”。这样的一幕,还是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思考空间:对背景调查来说,它的边界在哪里?它有没有不能触碰的角落?

  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及现住址、联系方式、用工形式、用工起始时间、劳动合同期限等。但是,一些涉隐私的内容,用人单位则是无权了解的。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而打听求职者的薪资水平,与签订劳动合同无关,即便经过授权,也不能收集。

  法律规定很明确,但如今一些背景调查,却僭越了基本的底线,收集乃至是处理一些个人的敏感信息,这就不只是道德问题,而是法律问题了。新闻中的当事人,最终并没有获得法律的支持:因不存在劳动关系、已在相关背景调查同意书上签字等原因,他的仲裁申请被驳回。这样的现实,的确让劳动者“寒心”。他们本身是受害者,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个人信息很多都受法律保护,但现实的落实效果,依然不甚理想。

  这般现实,亟待改变。对一些单位与机构来说,开展背景调查问题不大,也合情合理,但调查的内容,应该是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否匹配新工作的要求,而不是去挖掘这名员工的隐私、八卦,这就超越了应有的底线。从这方面来说,相关的机制还是应该要更加完善才行,不能让求职者被侵害了隐私还丢掉了饭碗。这就要求完善制度设置、完善法律法规,甚至是多些判例,让背景调查行驶在合情合理合法的轨道上。

  一言以蔽之,背景调查不能成为侵害求职者隐私的理由。而这,则需要构建起足够完善的防护网,从制度规定到法律法规,都应该为劳动者撑腰。唯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