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每日论谈

【丝路话语】莫被“虚假征信类诈骗”蒙蔽双眼

 2023/02/10/ 20:40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张国栋

  张国栋

  日前,福建省福州市反诈骗中心接到市民阮某某报警,他接到自称支付宝客服的来电,称要为其解决花呗信用问题。听信对方话术的阮某某按照电话里的引导,将22.8万元欠款转账到指定账户,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记者调查发现,近几个月以来,诈骗团伙冒充金融平台客服人员,以帮助消除不良征信为名实施的虚假征信类诈骗案件数量,一度出现激增。公安部门提醒,公众接到此类电话需提高警惕。(2月10日新华网)

  首先来说,虚假征信诈骗并非新出现的诈骗手法,较早出现在涉校园贷诈骗案件中,利用大学生防范意识低、社会经验少的弱点实施诈骗,在打击力度加大后发案量明显下降。但随着市面上提供贷款服务的App增多,诈骗分子开始冒充支付宝、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客服人员,作案对象也扩大到更多群体。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诈骗团伙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更为精准,实施诈骗的目的性更强。这也反映出购物订单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较大,既有可能出现在快递物流环节,也有可能是从互联网电商平台流出。

  一方面,部分公民(消费者)“消除不良征信”心切,让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机”;另一方面,由于系统安全防护滞后等原因,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等储存的大量公民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和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信息通过境外网站等平台进行非法交易,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然而,“征信”与“信用”虽有交集,但二者之间并不能画等号。所谓的“征信修复”不仅达不到删除不良信息的目的,而且会给信息主体带来信息安全隐患,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存在不小的法律风险。不仅如此,根据相关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无权擅自修改、删除信用报告上真实、准确的征信信息。而对于公民关注的个人征信问题,不论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各类金融机构,都提供免费、畅通的维权服务。

  换言之,如果信息主体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可以直接找到金融机构办理征信异议,申请更正错误数据,或者前往当地人民银行办理,千万不要被那些虚假征信类诈骗蒙蔽双眼,要增强反诈防骗意识,免得后悔莫及。比如遇到陌生电话自称为“某某金融客服”时,不可轻信对方,而应通过平台官方渠道进行核实。在与客服交流期间,拒绝加好友、下软件、开视频,只要对方提到转账、保证金、手续费、安全账户等与资金有关词汇,基本都是诈骗,应直接说“不”。

  除了公民个体要明辨是非,严加防范,有关部门也要与时俱进,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在侦办此类诈骗犯罪的同时,要加大对上游个人信息泄露的溯源,坚持“一案双查”、全链条打击;同时,要进一步压实互联网平台个人信息保护的主体责任,切实扎紧个人信息保护的“篱笆墙”,让各种虚假征信类诈骗失去滋生土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