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外包装看似是洗衣液,实则内部装着饮料,一款可以喝的“洗衣液奶茶”最近引发争议。有网友质疑,这种包装会不会误导孩子,增加儿童误食家中洗衣液的风险。在舆论聚焦之下,相关门店已下架“洗衣液奶茶”。但除了“洗衣液奶茶”,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商家还推出了“肥皂慕斯”“灯泡棒棒糖”“烟糖”等食品。(6月1日《武汉晚报》)
“洗衣液奶茶”来得快去得也快,率先推出这款奶茶的商家不得不向公众公开道歉。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除了“洗衣液奶茶”,媒体发现市场上还有外形酷似肥皂的慕思蛋糕,以及模仿医疗器械输液吊袋外观的“输液饮料”,包装包含输液袋挂架、输液袋、输液管和流速调节器等,让人匪夷所思。
更让人担心的是,在一些中小学周边,出现了大量的“烟糖”,商品本身是各种糖果,但是却偏偏在造型上模仿香烟,一盒盒,一根根的,让很多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像抽烟一样吃糖。虽然孩子们吃的还是糖,但“模仿吸烟”很容易对孩子产生错误引导,把孩子们培养成未来的烟民。
不管是“洗衣液奶茶”,还是“肥皂慕思”,抑或是各种各样的“烟糖”,对于企业商家来说,都把它们当成了一种创意,当成赢得市场的手段,但是企业商家忘记了这种行为背后的社会责任,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危害。就像外形酷似肥皂的“肥皂慕思”,可能会让一些不谙世事的孩子真的把家里的肥皂当成了蛋糕而食用,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这绝非危言耸听,据报道,此前江苏苏州一女子在网上购买了一款网红清洁剂,这款清洁剂的包装很像橙汁,瓶身透明,流体橙黄。该女子外出时,家里老人误将清洁剂当成橙汁给孩子喝下,最后孩子被紧急送往医院洗胃。那么如果孩子看到有人喝“洗衣液奶茶”,吃“肥皂慕思”,会不会回家以后把洗衣液当奶茶喝,把肥皂当蛋糕吃,谁都说不准。从法律角度来看,如果商家在商品外观或标识上采取的猎奇方式给消费者造成了误导,导致消费者误食或产生其他危害后果,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对于一些商家这种错误营销方式,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管。有关部门要对类似商品跨类混淆问题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对于可能误导消费者的跨类营销问题,要及时督促商家整改落实;对于明显违法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跨类营销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2年06月02日【丝路话语】不妨以理性眼光看待“天价高考房”
- 2022年06月02日【丝路话语】应季瓜果临时摊点彰显城市管理的柔性与温情
- 2022年06月01日【丝路话语】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各地准备好了吗?
- 2022年06月01日【丝路话语】一天只能去两次厕所,狂妄无知要用“法律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