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时评  >  地评线

【地评线】丝路话语:让红旗渠精神永远奔流向前

 2021/11/12/ 16:45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贾玉保

  贾玉保

  从1960年2月到1969年7月,河南林县30多万人次自带工具,自备口粮,风餐露宿,在太行山中苦干9年多,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建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同时也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要永远铭记中华民族这段曾经的苦难辉煌,永远让红旗渠精神在全体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中奔流向前,激励我们为实现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人民紧跟共产党,改造山河有力量。红旗渠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改天换地的生动实践。“为了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出发点,“依靠人民”是建成红旗渠的根本力量。近10年时间,党组织把30多万人次团结在一起,党员干部当开路先锋,人民群众前赴后继。为保证修建进度和质量,林县县委众志成城、群策群力,采取与现在异曲同工的“河长制”,分段包干、段段突击、段段接力,从山西修到林县,再修到各公社,渠段树立“责任碑”。修建红旗渠的工程犹如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将几十万修渠大军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充分激发出来,汇聚成了顽强拼搏、战天斗地的强大洪流。几十年过去,一代代人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干事创业,拼搏进取,“治山山变样、治水水长流、治穷穷变富”。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林县人民用十年之功“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创造出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人工天河”,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韧劲,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需要我们继续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艰苦奋斗中为人民谋求幸福。

  团结的力量,可以移山填海。红旗渠的建成离不开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河南林县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通力合作、集思广益、无私奉献,调动了一切积极因素和有生力量。山西省委专题研究指示晋东南地委、平顺县委协助林县选择引水地点;山西省平顺县沿渠大队的干部、群众为林县修渠民工提供住房、家具、用具等帮助;洛阳矿山机械厂、安阳钢铁公司、安阳市委、白壁棉场等给予林县大力支持……红旗渠是山西与河南人民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晶和典范,红旗渠精神谱写了一曲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为美好的理想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英雄壮歌。弘扬红旗渠精神,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汇聚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不断书写中国共产党人新的精神史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